近日,拜读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文中说,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要想教会儿童学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的读和写,我们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中年级和高年级(这里指中学)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为了克服这种状况,在小学就要教会儿童学习。也就是要教会儿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也就是说,如果读和写的能力没有掌握好,或者说表面上会读会写,但是缺乏大脑的积极活动,那么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中指出:在小学里,要教会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从中可以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在阅读时大脑的参与,强调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拒绝死记硬背。
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地学习,还有赖于他在低年级时是否学会了迅速而有理解地书写。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与阅读相配合的书写,是儿童借以掌握知识的工具。与会读一样,他特别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就是:努力做到使学生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使字母、章节、词的写法不要占据他的注意的中心。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现在我们布置作业,会一条一条地写在黑板上,学生再抄在专门的记事本上,结果呢,有的抄错,有的抄漏,有的甚至根本不抄(因为不是在同一时间抄)。回想当年我们上学时,哪里会用专门的本子记作业呀!都是老师布置时自己专心听,记在脑子里的。而现在的学生,作业记在本子上,问他有哪些作业,基本说不出来,这说明他在抄记的时候,大脑没记,只是机械地抄写。于是,我改变策略,将抄记作业改为听记作业,在听记时,学生一边要专心听,一边要从头脑中迅速反应出字的写法,手也动起来。记完之后(不少学生在多次训练之后学会了速记),我再请个别学生复述作业内容。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书写基本达到半自动化。课堂作笔记,我也经常采用听记的方法,一半是偷懒不写黑板,不擦黑板,一半也训练了学生。当然,这里的“会写”并不仅仅指能迅速、正确地书写,还指在写作时不用去思考每个字的写法,而是思考如何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起承转合,并流畅地书写出心中所想。
总之,我们教师要努力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可以说是最简练,最直接,最高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与伟人对话,与经典同行,让读书浸润我们所有人的心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