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化表达,即先确定总目标,再根据学段特点划分具体目标,并以表格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第二学段作为其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其课程内容结构同样遵循这一总体框架。
第二学段通常指的是小学中年级阶段,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第二学段被定位为承接低年级的启蒙教育,同时为高年级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具备初步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形成能力,因此课程内容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第二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主题设置主要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展开,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强化学生的基本道德认知,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并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
法治观念与法律意识:初步引入法治教育,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传承文化经典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革命传统的伟大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实施第二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时,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情境教学: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和法治的威严。2.强化实践体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