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第四部分是《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孩子》。
01我们如何去看和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是怎样的一个人和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方式。
这句话让我想到最近刚刚看的一本书——《谈美》。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体验也在于人自身的底蕴和情趣。也就是说“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我们常常说学生写作素材缺乏,或许在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不够的缘故。如果有观察,教室里的蜜蜂也会是写作素材。
02我们如何看一个孩子和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和这个孩子的关系。
范梅南举了一个过路人和一个老师看一个孩子跳绳时的感受为例,由此发现,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有一种教育学上的兴趣。他站在教育学的角度,情不自禁地把这个孩子看成一个独特的个体,一个正在自我塑造和成长的人。
同时,范梅南强调: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孩子蕴含着一种危险。
他认为,儿童心理学家、教学顾问、课程开发者、校长、学校里的心理咨询专家、评估专家和术业有专攻的教授们都在以危险的抽象方式思考和谈论孩子,把孩子分门别类。
关于儿童“科学”的理论化的语言很容易使我们忽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转而注意他们共同的特征,进而对他们进行分组、分类、筛选、衡量和管理,并以原先设想好的方法去回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