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学教评的一致性近年来国际学习评价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很多学者提出了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理论。
学教评的一致性也是当前国内评价改革的重点,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即时了解和解释可以优化学和教的过程,提升教与学过程价值。
评价与教学过程是不可分割的。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在有效的课堂中,评价不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而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基本的线索。
保持学教评的一致性,把教师的教学建基于实际学情的基础上,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素养本位的学教评一体化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线构建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一体化的数学课程体系。
素养本位的学教评一体化的过程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
素养导向下的学业质量观
多元评价体系与学教评一致性
学教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核心素养也是学教评一致性的基本导向
什么是核心素养
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会观察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思考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会表达
基于数学的本质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
·数学研究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基于儿童的特点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就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儿童的抽象思维;
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就是让学生逐步学会有根有据地进行数学思考;
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就是让儿童学会数学概括,发展他们的模型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的表现
·数学眼光——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
·数学思维——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数学语言——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建立素养为本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把结构化主题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教学改革——把主动学习、启发式教学、学科实践与综合学习等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
评价方式——以素养本位的评价体系(学业质量标准、多元评价和命题改革)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保障
什么是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
新课标改变了以数学知识点为纲的学业质量
建立了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
新的质量观整合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新的学业质量观的理解
学业质量既不是指习得孤立零碎的数学知识点,不是学生通过识记背诵或机械操练形成的书本知识,也不是在固定情境下简单应用知识和技能;
学业质量是指学生在应对和解决各种不确定的真实现实问题或任务中体现出来数学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现实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需要选择重组和运用在课程学习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这一过程中数学知识、方法和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整合和重构,而核心素养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体现和发展起来的。
数学学业质量被划分为若干个水平,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体现学业成就的进阶关系,体现了逐步递升的学习进阶关系。
素养导向的学业质量观蕴含了新的学习观,学习不是识记教材中展示的知识,而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创生意义的过程。
二、多元评价体系与学教评一致性
新课标的多元评价体系包含了那些要素?
多元评价与学教评一致性
评价的导向与依据
*要以数学核心素养的测评为导向,
*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
*建立目标多元、方式多样,重视过程,促进人人发展的评价体系。
评价形式丰富
*书面测验、
*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
*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
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报告
小学生数学活动后交流的总结和体会,例如实践活动的总结
数学调查的报告
数学实验的报告
讨论活动的记录
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教师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学习活动,记录相关资料,评价学生表现的一种方法。
观察学生的学习困难
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过程学生的学习创意
观察学生的情感态度
课后访谈
课后访谈是指教师在课后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况。如,
了解学生解题的思考过程
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
了解学生的兴趣
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档案袋”评价
指系统地收集能够表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与努力,并作为成长证据的记录,该评价的目的促进儿童学习的自我评价和学习目标的自我建构。
“档案袋”包括
儿童学习学习过程的记录,
儿童数学学习代表作,
儿童自我评价的记录,
教师的指导与评价的记录等。
评价主体多样
教师 学生 同学 家长
案例
在学习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习小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也可以组织学生将学习小结在班级展示交流,总结自己的进步,反思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汲取他人值得借鉴的经验。
以适当方式呈现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一学段的评价应以定性的描述性的评价方式为主。
*第二,第三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学段可以采用等级和分数结合的方式。
过早地进行分数的评价的弊端
引导学生和家长过度关注高分,会形成一种“高分即成功”的误解
会使学生和家长忽略小学生数学学习和发展丰富的内涵还会丧失评价应该给与学生的丰富的信息
有时还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等方面的发展
有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描述性评价——体现了学教评一致性*描述性评价也称为定性评价,它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状和状态的观察和分析,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判断。
描述性评价的特点
描述性评价符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
更加关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有深度,也有温度,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了数学学科育人的作用,
是一种真实情境下的评价,真正体现学-教-评一致性。也留给教师更多的教学创新的空间,
以下介绍一个一线老师的实践案例。
案例
评价方法1:小小表扬信——激发学生上进心
“那么网络教学为什么不能发一张电子表扬信呢?想到这里,我就试着自己制作了第一张表扬信,根据当天作业情况,选出作业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公示在班级群里。表扬信一出现,学生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如何才能获得这张表扬信,也无比期待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表扬信中。”
评价方法2:
榜样在身边——取长补短看得见
“在批改作业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的作业做得赏心悦目,他们会把自己的思考好习惯留痕在作业上。我又设计了“优秀作业”展示的奖励环节,把表扬信和优秀的作业制作在每天课件的前几页。”
“我发现通过呈现优秀作业,远比起我空口强调解题格式,有效得多。学生通过范例的
呈现,对于解题要点一目了然,对自己错误的知识点能及时比对修正。同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学习状态,对比自身进行反思调整,激励自己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评价方法3:多一句评价——让我们的批改更有温度
*“每次收到学生的作业,我都会及时地进行批改对错。但有些学生做错是因为对于题意不理解,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思考。也有学生作业能做全对,但书写不认真,学习习惯有待改善。像这样的情况,仅仅批改对错是不够的,我往往会通过文字或者语音给学生留下评价,提出我对他作业的感受和想法。”
“如积极鼓励的评价:“全对通过,书写特别认真,喜欢你的作业!希望能继续保持!”如启发式的评价:“注意问句,思考一下到底应该用加法还是减法?”;如诊断式的评价:“数字的书写要加油,特别关注0、5、9这几个数字的规范书写。”……这样的评价虽然会比单纯的批改对错会多花时间,但是可以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认真踏实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会继续保持好习惯不断进步;稍有松懈的孩子经过老师的提醒,也会尽快调整改善,努力达到标准。”
学教评一致性的路径
课标完善了小学数学中的多元评价体系,为
开展学教评一致性实践提供了基本的路径。
三、学教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要不断判断学生知识建构过程中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支持学生的学习。
第一,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设计目标多元的学习评价的基本构架,建立以评价学生基本素养为重点的目标体系
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设计新的课堂评价方案的基础。
第二,课堂作业的教学功能和评价功能有机结合,把课堂作业的教学功能和评价功能有机结合,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功能,设计多层次的作业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学习评价和改进教和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师生交流的平台。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以该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以了解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引进研究性、开放性问题形式把教学的重点和评价的重点有机结合,引进研究性、开放性问题形式,考察和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与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任务,也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
这些高层次的能力包括了推理、交流、概括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它集中表现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
日本数学教育学会曾经对“什么样的学生行为可以反映出高层次的数学能力”进行了一个调查,结论可以被概括为:当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把这个情境数学化并加以处理,换言之,学生用他们喜爱的方法对新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思考、重新解释并加以处理。
由于项目化学习和开放性问题要求被试创造一个反应而不是回忆或者选择一个反应,其结果往往是不唯一的,所以它可以反映常规测验所遗漏高层次思维的目标和学生的思考过程。
项目化和开放性的问题的价值
把原来的知识和技能分组,以形成解决目前问题的一种整体的方法;或者对原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修正以解决目前的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观察,不断检验上述知识技能能否解决,不断地修正假设。如果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不能解决问题,就会对新的方法提出假设并进行尝试。
如果成功,学生会考虑是否有类似的例子并发展新的理论。
因此,项目化和开放性的问题涉及到学生的高层次的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
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在课堂中使用观察、谈话等基本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立方法多样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学习评价体系课堂学习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
要在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知方式,这种过程性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结果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与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结合。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教师要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与学生交流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定性的描述评价方式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在阅读了这个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的自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