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春我们开启了又一轮的读书会,以立春这个节气作为一年的读书行走,我想这正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我们读书会的第53期,是由王桂玲老师为我们分享张展辉的《掌控》一书。最初看到这个名字,我以为这是一本心理方面的书籍,而昨天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本关于运动方面的。王老师告诉我们自己通过读这本书,开始了规律的运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在运动中找到了享受和成就感。梁老师说自己25年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开启运动。
我们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为什么不能两者都在路上呢?我们可以通过运动。我是那个总喊着明天要运动,却永远止于口号的人,我也知道需要迈开腿,也每天给儿子说你得运动,多运动身体才会好这类的话,但是作为家长的我都未开启,孩子怎么会效仿?
运动的价值不仅仅是健身,尤其最近在读了《运动改造大脑》这本书之后,更是明白了运动的多项好处。规律的运动折换成人民币,相当于一年多赚了17万人民币,或者是高中后读了一个大学学位。17万人民币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运动的确是有益的,我们家的俩孩子一到冬天身体免疫力就会下降,每一次的感冒、病毒都逃不过去,对比人家身体强壮的孩子,自然就成了病毒的攻击对象。
运动需要有正确的姿势。王老师告诉我们运动并不是用蛮力,而是用重力。我每天跟的直播锻炼中,人家老师做的动作肯定是规范的,但我就做的很明显无论从力度还是姿势上都不太正确。有一个深蹲动作,需要夹着屁股再起来,同时需要收腹,我们想要肚子瘦下来,那么做的时候要学会收腹,但是我这点就做的很不好,正确姿势带来的结果应该是屁股往后撅,我只是在用大腿发力,效果自然会不一样。
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的跑步,其实也有正确的姿势。跑步并不是简单的迈开两条腿就可以,也是需要我们收紧腹部,夹住臀部之类的,回忆自己的跑步姿势,那纯粹是野蛮的姿势随意跑。正确的姿势可以增强我们的持久力,难怪我跑不下来,更别提去参加马拉松了。
心率,运动最重要的是看心率,而不是看你出了多少汗。想出汗多喝水也会,但那并不代表我们的脂肪就在燃烧。心率是反映运动强度与身体负荷最直接的个性化指标之一。高强度的运动需要更高的氧气代谢与能量消耗,此时机体为了满足高强度运动所需的消耗,就会以增加心脏每博输出量与心率的方式来增加机体的氧输送能力,因此心率的增加可以直观的反应运动强度。一般成年人运动时的最大心率有一个“警戒线”:即220-年龄(岁)。对比我每天的最高心率,都是在140-150左右,这是不是说明我的运动强度只能算是适中?
听完王老师的分享,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要正确的运动,需要找个教练。梁老师已经开始了她的运动,并且也报了私教课。王老师是在网上找了教练,每天会将运动姿势发给教练得到指导,我每天就是跟着视频乱跳,甚至我家人都说为什么人家是这样子跳,你做出来的动作是另外一种样子?我之前也想过在家门口报个瑜伽,附近也有健身房,但是周内自己肯定没有时间,周末我又陷入了孩子中,所以就先这样子让身体动起来吧。
我们说要管住嘴迈开腿。仅仅只有迈开腿是没用的,也要管住嘴,这并不是不让吃,而是要吃的健康,要吃对。我跟着的那个直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健身没有用,那就看饮食,要么就是吃多了,要么是吃错了。在这本书中提到了饮食方面应该如何注意:减碳水、补蛋白、少脂肪。
含有丰富碳水的主食会带来饱腹感,甜品带来幸福感、水果带来甜蜜感,这都属于碳水饮食给我们食欲和饮食体验上的乐趣。我们会发现每天下班后就会超级想吃东西,那种刚出锅的热乎乎的馒头一口气也能吃好几个,就是因为越吃越幸福。但是快乐的东西容易贪多,累积后造成肥胖此类头疼的事情,所以该如何控制?
首先需要算一下自己的基础代谢率:女性:BMR=655+(9.6X体重kg)+(1.8X身高cm) - (4.7x年龄 years)
男性:BMR=66+(13.7X体重kg)+(5x身高cm)-( 6.8x年龄years)
第二步,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几乎不动总需=BMR×1.2
稍微运动(每周1~3次)总需=BMR×1.375中度运动(每周3~5次)总需=BMR×1.55
积极运动(每周6~7次)总需=BMR×1.725专业运动(2倍运动量)总需=BMR×1.9
第三步,按照碳水55%、蛋白质15%、脂肪30%计算每天摄取多少碳水。在这本书中对于各种食物所含的碳水有一个清晰的量化,我们可以参考。
其次是蛋白质的摄入量。成年男性的蛋白质需求量每日至少为每千克体重0.8~1.2g,而经过大量体力消耗后蛋白质的需求量上升到每千克体重的1.8g左右。也要避免过量摄入,比如低于每千克体重2g的摄入量是安全的。蛋白质的补充食物种类主要是牛奶、肉、鸡蛋、豆类等,属于人体的优质燃料。最后是脂肪的摄入量。油脂摄入量约占体重的0.1%,比如60kg的男性摄入油脂应该在每日60g的水平。除了油脂外,也要提防增加身体负担的饮食黑名单,比如饱和脂肪酸,常见在奶油、奶茶、糕点、饼干中,用于增加口感的一类食品。另一种是超市中的便当米饭,这类米饭为了保证口感和新鲜,通常会混入一定量的猪油在米饭中,从而保证米粒的饱满和软糯口感,这会让我们无形中增加油脂摄入量。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健康饮食法则:“211饮食法”。是指每餐或每天摄入的蔬菜、蛋白质、主食的体积比为2∶1∶1,三者具体比例可用一捧、一掌心和一拳来衡量。“211饮食法”中的“2”代表两捧蔬菜,每餐100~160g生菜的体积大约为一捧。“211饮食法”中的第一个“1”代表一份优质蛋白,即肉、蛋、奶。“211饮食法”中的第二个“1”代表一份健康的主食,即全谷物、杂豆类、薯类主食。每餐生重大约80~130g,做熟之后的体积约为一拳。
看完这些,我只能说,运动+饮食,想要有个好效果也需要用对自己狠一点。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而这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方法。以本书开启对运动的不一样的认知,开启不焦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