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我这次的写作题目加上了一个“再”字,原因是我去年在禾光读书会上听过王桂玲老师分享过这本书,但是今年在给老梁读书会成员读书分享排序的时候,我特意把王桂玲老师的分享排在了最前面,而且我给她指定分享的也是这本书。我的初衷非常简单,我想让我们老梁读书的成员通过王老师自己跑马拉松的经历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运动途径,同时也能把读书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去爱上运动。
我这段时间也在健身,当然我也是多少受了王老师热爱的影响,只不过我行动的总是晚一些,就像王老师说的那样,运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我们动起来,我们就能在运动中找到自信和价值感。
她说得非常对。
我在春分这一天开启了我的私教第一课,同时参加私教课的还有我的儿子。教练首先让我在跑步机上行走10分钟,尽管我是从家走路到健身房,我已经走了十多分钟,我觉得这就是热身,但是教练告诉我这和在跑步机上锻炼是不一样的,因为跑步机上设有坡度,不会伤害膝盖,而我们在路面上行走时是平坦的,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王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她让我们站立,然后把重心前倾,当身体前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迈腿,这个前倾的角度是22.5度,我按照王老师的指令做了这个动作,我发现如果我们想不摔倒,我们就需要守住核心,而腹部的核心在肚挤眼下三指的位置。
我想起自己在教练指导下训练的时候,教练总是提醒我收腹,收住核心,当我进行刻意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只要我们收住了核心,我们的身体就会变稳,就像扎根在地上一样,而不是松松垮垮时刻要倒下。我在做放松练习的时候,有一个高抬腿的放松,我发现如果我不收紧核心的时候,我的身体总是会随着我的腿而倾斜,但是当我有意识收紧核心的时候,无论我抬高哪一条腿,我的身体都不会倾斜或摇晃。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方法的,运动也不例外,关键是你如何做选择。
王老师是明智的,她做事从不盲目,而且她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单单从她开始跑步的时候她选择跟着张展晖教练的团队行走就能看出她比我们更有智慧,虽然她花了钱,但是她没有走弯路甚至错路,一切都是值得的。而我们在跑步的时候从来都是抬腿就跑,而不关心自己的跑姿是否正确,甚至连前脚掌着地还是全脚掌着地都不考虑,所以很多人跑步的结果是身体受伤。
运动不是盲目,也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简单,我们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专业的事情必须找专业的人来指导着做才可以。
我办了一个健身卡,但是在健身前,我也选择先找一个专业的教练指导我如何健身,这也是受王老师的影响,因为我知道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去冒险或者去盲目探索就是浪费时间,当然也可能会造成伤害。
我儿子就是一个例子。他从去年开始健身,他的胸肌也有型了,但是这次让教练指导的时候,教练告诉他他的很多动作是错误的,而且他不注重拉伸,结果他的肌肉是僵硬的,他并不明白健身就是练肌肉,而且肌肉需要激活,我们身体的肌肉变软才能有柔韧性。
王老师练习两个月后她就可以轻松跑完3公里,而且还不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状况,她告诉我们跑步是慢动作,她跑一段后然后休息几分钟,然后再跑,她追求的不是距离和速度而是保持心率的平稳,这是她给我们分享的经验,也是非常宝贵的知识点。
运动是最好的修行,也是最好的养生,因为它会教会我们做减法,教会我们时刻关注我们的身体的需求,让我们学会和身体对话,关心身体的需求。
作家卡玛在《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中说:“不要轻言你是在为谁付出和牺牲,其实所有的付出和牺牲最终的受益人都是自己。”
在王老师谈到饮食的时候,大家是最感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是自己吃出来的,所以科学的饮食对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王老师给我们提出了211饮食法,(2拳头蔬菜,一手掌蛋白质,一拳头主食),而且饮食的顺序是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除此之外,王老师还推荐我们间歇性禁食,也就是每晚12-16小时不吃食物可以启动大脑自我吞噬过程。比如像我,我早上通常是六点半吃饭,那么我需要下午五点之前吃东西。
在分享结束后,大家进行了积极且热烈的谈论,我们都被王老师的分享所感染,大家运动的激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我也决定再发展一块运动手表或运动手环。
王老师的分享非常成功,果然好书值得多听,因为多听,我们才能和自己的实践做更多的链接,才能生成更多感悟与成长。
总之《掌控》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可以说这是一本科普书,这本书可以帮我们从运动、饮食和休息等多角度开始掌控自己的健康生活,但是掌控是需要能力的,如果我们还没有能力做到的话,王老师建议我们先从团体行走开始,毕竟“独行快,众行远”。
给运动赋予意义,我们会在意义中找到心动力并实现更多价值。
感谢王老师的精彩分享,感恩阅读赋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