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领域,有两点极为关键:其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量感;其二,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概念,以及明晰图形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联。
在本节课的片段1中,从生活里的三角形出发,将现实世界中的三角形抽象成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经过辨析发现用三个顶点、三个角或三条边来定义三角形并不准确,进而更精准地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围成”的含义,即首尾相连。随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定义中提及边即可,无需阐述顶点和角?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顶点、边和角相互关联,三条线段首尾相连便构成了角和顶点。
片段2中,学生通过对六根小棒进行组合,尝试围成三角形,从而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与唯一确定性。在此环节,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为什么3、5、9这三条边不能围成三角形”,并借助网络画板的动态演示,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当两条边相加的和小于第三条边时,无法组成三角形,为后续学习三边关系做好铺垫。
片段3联系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再次体会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与稳定性,同时融入了德育教育。
本案例在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图形概念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从最初让学生描述三角形的定义,到感受三角形顶点、边和角的关系,探讨三角形的特征,再到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这一系列教学思路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图形教学中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