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丑问,《诗经·伐檀》说:“不能不劳而获。”君子士大夫从不耕作而丰衣足食,这是为什么?
公孙丑虽然没有明说,其实暗指孟子,既无官位,又不从事耕作,却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所以,孟子回答说:“君子在一个国家居住,如果君王能够重用他,则国家可以平安富有,君主可以享有尊荣;有很多弟子追随他,从而能够做到孝悌忠信,说到“不能不劳而获”,你说还有谁比他贡献更大?
这是执中而权的有一个例子。不机械地理解《诗经》的语录,就是经权。
齐王的儿子垫问:“士人应该如何行事?”
孟子说:“坚守崇高的志向就可以了。”
王子垫接着问:“怎么样才算坚守崇高的志向。”
孟子说:“也就是坚守仁义之道罢了。即使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也是不仁;不是自己应该有的东西而强行占有,这是不义。人应该凭什么立于天地之间,只有仁;人生的道路怎么走,守住义。坚守仁德,遵从道义,修身成圣的事就完备了。”
这一段呼应伊尹之志的故事,能够守住仁义,就是守中。
孟子说,齐国的陈仲子,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把齐国送给他,他也不会接受,人们都信以为真,其实陈仲子坚守的只是舍弃一饭一羹的小道义。人最大的问题是抛弃父母兄弟,无视君臣尊卑,没有长幼上下。因为他能做到舍弃一饭一羹这种小义,就相信他是一个有大义的人,这怎么可以呢?
陈仲子的所作所为,典型的无权而执义,太偏执了,正所谓“执一而废百”。
孟子的先生桃应假设了一个场景,舜当天子的时候,他父亲瞽叟杀人了,这时皋陶为最高司法长官,这皋陶也是上古四圣(虞舜禹皋陶)之一,是我国的司法之祖。桃应问孟子,面对这种情况,舜和皋陶会怎么应对呢?
孟子说,很简单,皋陶会逮捕瞽叟。
桃应马上问:“难道舜不去阻止皋陶吗?”
孟子说,舜有什么理由阻止皋陶这样做?皋陶的职权,是舜授予的,他怎么能带头违反礼法呢?
桃应问:“那舜会怎么办?他可是天下第一孝子!”
孟子说:“抛弃天子之位,在舜眼里就像抛弃一只破鞋一样。他一定会偷偷带着父亲瞽叟逃跑,到遥远的海滨隐居下来,与父亲开心地过一辈子,把天子之位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是权变的又一个例子。
执中而权,即时中,这个时,既有时时的内涵,还有因时而变的内涵,如何变,如何权,这是很难把握的。因此,孟子设想了很多情境,一一加以阐述。
【《孟子》简读之尽心篇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