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的第31篇——《写学生故事,直面假教育、坏教育》一篇,吴老师通过两个不幸学生的成长故事讲了糟糕的教育带来的危害。读这两个故事,内心寒冷的同时,又使我想起类似的事。
我想说的第一个故事是一个老师的遭遇。
前几年,老公听到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他的小学老师偷人家超市的东西被人逮住了。据婆婆庄里的一些人猜测,这个老师应该是被人陷害的。
老公的这个老师姓孙,曾经是个民办老师。老公小时候在孙老师班里当过班长。这位孙老师的爱人是国办中学的正式老师,孙老师有两个儿子。孙老师的两个儿子长大后一个去了美国,一个在泉城一知名大学当教授。孙老师和爱人在县城买了房子,老两口日子过得挺悠闲。不过,据老公说,这孙老师年轻时是非常看不起学习不好的学生的,对那些有个性不太顺着的学生也是讽刺挖苦甚至打骂。老公班里有一个学习还不错的男生就因为不服老师,被老师骂得没小学毕业就说啥也不念了。这孙老师并没有一直在庄里教下去,后来就不知去哪了。只是近些年,婆婆村来县城的人渐渐多了,才知道孙老师在县城里住。当听说孙老师去超市偷着把人家超市的东西装口袋里出门时被人逮住这事,村里人多数不相信,一些人猜测这可能是她那些年得罪了学生,应该是被学生报复了,否则她没有偷超市里那点东西的理由。
不管大家如何猜测,但这孙老师对一些学生不好是没错的了。这么多年过去,还能让人一下就能想起她对学生的打骂,也可以说她教育的失败。
我想说的第二件事就是我上初三时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
我上初中那个年代,初三时如果不是在年级里出类拔萃,老师是基本不会理会你的,老师把升学希望放在复课生身上。
我刚上初三时,听说教我们数学的是王老师,我特别高兴,因为早就听说这位王老师教课特别好,能让他教真是幸运。初三上学期王老师对学生还行,可是到了初三下学期,很多新生基本就不被王老师搭理了,当有的新生问王老师题时,王老师就明确地告诉大家:“你们这些升学没希望的就别问我题了,我有时间还得多辅导辅导那些尖子生。”就王老师这一句,我以后再也不觉得他是一个好老师了,尽管他的那句话并非针对我。
而初三下学期时物理老师更是不理会新生。晚自习辅导,新生问他题,他直接甩给一句话“自己看后面答案”,然后头也不回地走过去。他只在他认为考学有希望的复课生跟前驻足、耐心讲解。
想想那个时代的教育,吴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讲到的这些事真的不稀奇。只是造成这种严重后果的可能没那么多。
不喜欢曾经的老师有什么样的行为,自己当上老师时就会避免那样的做法。不过看看自己的工作,教育教学中有时还是难免有不喜欢的学生。不管是谁的原因,吴老师的故事都让我们深思:该如何对待一些不一样的孩子。
于是我又想起《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我因为欣赏书中的那种教育,所以一直喜欢这本书。真正关注孩子甚至问题孩子的教育,孩子愉悦成长,老师愉悦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