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践行新理念,转变教师观念
要点:“照亮他人,同时升华自己。"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与思想去教育、引导、照亮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被他们的生命所滋润,从而获得新的生命意义和更高价值。
一、教师是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师要学会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善于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特别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和目的。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和学的关系得以重建,它们"生"为一体,相互关联,不可分割,教师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成了学生学习的陪伴者,与学生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教哪来的学,没有学就不存在教。同时,教与学之间相互支持和转化,教师不再是单向传递知识的人,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以此来解决核心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则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不断给予教师学习上的反馈,与教师的"教"形成一种动态的、互动的、生成的关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需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关键时刻能给予学生精准的帮助和个性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技能、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具备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精通各种先进的学习方法,在不同学习情境下提供合适的支持。
三、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
学生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生命的成长。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享学习和生活的智慧,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路径,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知道"学习是什么""怎样学习",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学习",不断融人人文关怀,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育人更重要的是育心。当教师能够成为当成长的引领者时,将对学生的一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四、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研究
教师的工作更加贴近一线教学的真实情境,能第一时间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学生所反馈的情况能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教师完全有信心突破"教书匠"的标签,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做主动的教育教学反思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依据最新教学理论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动,让课堂充满无限可能。
教师还可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立足国家教材,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真实需求,通过思考和研究,开发有意义的校本课程。如教师将劳动与习作融合,开发了"我手写我心"习作课程;将古诗与诗人行走足迹相结合,开发了"地图里的古诗词"课程;还可以将科学融人学生真实生活、开发"生活中的科学"课程。如学生煮饺子时,发现熟的饺子会浮在水面,自然明白了这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在装满水的气球上粘上胶带,然后扎破气球,水流就像被定住了一样朝一个方向喷出,这就是层流现象……这样的课程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却可以走得更远。教师要想不断发展自己,就要学会合作,与更多的教师形成"发展共同体",在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在发展共同体中,所有的教师都能从自己或者他人的课堂中找到自己的部分"影子",在不断碰撞中形成更加科学的教师观、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思考: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引领学生、陪伴学生学习,我们还要研究学习过程;我们不仅要坚持自我学习,还要努力与同事们合作,比如像我们学校一样组建学科共同体,同学科老师共同研究,共同学习,自然也会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