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引发改革,改革产生困惑,这是诸多国家发展的通则。课程改革同样如此,是危机引发了改革。应试教育使得我们的课堂异化、学校异化、人格异化,说的更通俗些,长此下去应试教育会使教育的使命和魅力荡然无存。
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着三个瓶颈。一是高考制度的滞后。中国的教育人口极其庞大,加上应试教育积重难返,如果缺乏对于指导性的、具体的操作规范的研究,那么,学科教学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将难以推进。二是教育立法的滞后。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是造成教育乱收费的根源,现行的所谓“义务教育" 实践的水分太大。三是教师研究的滞后。我国缺乏教师研究的积累,如何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是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改革与反改革的声浪,恐怕会持续改革的全过程,我们需要清晰地向整个社会传递这样的信息,素质教育是既定方针不可动摇,课程改革要进行到底,倒退没有出路。
教育,应当是汲取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新课程的宗旨是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全成长,是以学生为中心。我觉得这一点更为人性,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让他们拥有知识和经验,引导让他们更注重实践活动。
第八次课程改革区别于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分水岭就是从课程总体设计到课堂教学设计始终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中心地位。这次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三大转型。一是课程政策从集权到放权的转型;二是课程范式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到“社会建构中心课程”的转型;三是 教学规范从“传递中心教学”到“探究中心教学”的转型。这种改革是全方位的,许多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急于求成,需要稳步推进。
我认为课程的改革是一个整体的问题,我们需要整体的,全局的思考,我们不应该只采取个体的批评,而不注重全面的考虑,同时各类师范大学也应该关注中小学课程的改革,要注重课程改革在中小学与高校的衔接,同时新课程的实施也呼唤新的教师培训制度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