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维障碍
对病理性思维一般从五方面考察:
思维内容——看它是否与客观现实相一致;
思维体验——指思维在出现、停止、消失时的体验;
反思——指病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
思维进程——指思维进行的快慢,观念的丰富;
思维形式——指思维内在的逻辑结构连贯的完整性。
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常见的思维障碍主要表现在思维形式、思维内容和思维体验上。
1. 思维形式障碍:又称言语紊乱,是指患者思维与言语的组织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使人难以理解。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思维散漫——指联想范围过于松散,缺乏固定的指向,思维内容虽有些关联,但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显得整篇谈话结构不紧密,内容很散漫。
(2)思维破裂——指联想破裂,思维内容缺乏内在联系,其每句话的语法结构虽然正确,意义也可以理解,但整段谈话中句与句之间无任何联系,往往是一些语句的堆集,缺乏中心思想。如:问病人:“你叫什么名字?”病人回答说:“今天天气很好,新闻说拉登被抓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早上吃的油条太老了......”
(3)语词新作——指患者将同源的现象,近似的词汇归集一起,对其中的一些词赋予新的含义。如:将“日”和“夕”罗列在一起,形成一个上面是“日”下面是“夕”的新字表示一昼夜。
(4)象征性思维——指病人把一些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如:一位女性病人入院时身穿红色毛衣,不肯换衣服,睡眠时拆除暖气片的木架,抱着暖气片睡。病人的解释是:红色代表共产党,暖气片是工人阶级,拆掉木架是知识分子不应该摆架子,抱着暖气片睡是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应该团结起来。
(5)言语贫乏——语量显著减少,当言语内容贫乏时,即使说话很流利,但所表达要领的数量本质上明显减少。
2. 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内容障碍主要为妄想。妄想的三个特征:首先,妄想是一种坚信,它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和不可纠正的;其次,妄想是自我卷入的;最后,妄想是个人独特的。
妄想可分为两类:
原发性妄想——是在精神状况相对正常的情况下突然产生的,而且很快就产生妄想性确信。
继发性妄想——是在已有的精神障碍的背景上发展起来的妄想。
临床上常见的妄想:
(1)被害妄想——病人觉得周围发生的事不仅与他有关,而且矛头是指向他的,认为别人在侮辱、贬低、伤害甚至毁灭他。在环境中无害的事件可被感觉为威胁和跟踪迫害的迹象。如:某患者认为家人在自己饭菜里下了无色无味的毒,要害死自己。
(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指病人认为在他周围出现和经历的事情都是为了他的缘故,不断地思考这对他将意味着什么。病人把周围与他无关的事情都当成是与他有关的。
(3)嫉妒妄想——指患者毫无任何依据地认为自己的配偶不忠。
(4)影响妄想——指患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受外力干扰、控制、支配、操纵,或认为外力作用于自己的身体,产生种种不舒服的感觉。如:有患者感到拉登运用高科技的电脑来控制自己的思维,自己的一举一动包括在想什么,他都知道。
(5)非血统妄想——指患者无故认为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
3. 思维体验障碍:
思维体验障碍主要为异己体验,包括:
(1)思维被插入感——认为自己大脑中某些想法不属于自己,是被别人放入的。
(2)思维扩大或被广播——感到自己的思维即使不讲出来别人也能够知道,并且被广播出来,似乎人人都知道。
(3)妄想知觉——在知觉的同时突然产生妄想。知觉本身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知觉的同时出现妄想反应,其内容与情绪背景密切联系。如:某病人看报后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在看什么内容,在想什么了,而不看报即无此事,因此病人生气而不看报。
(4)思维云集——思潮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
(二)知觉障碍
幻觉:
(1)评论性幻听——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负性的批评、讽刺、责骂、诬陷常见。
(2)命令性幻听——听到有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打人、拒绝进食、自伤或自杀。
(3)争论性幻听——听幻觉的内容与患者本人无关,患者听到的是另外两个人的争论,有时舌战的内容可以以患者为中心,其中一人揭露患者的错误,另一人为这位患者辩护,但均以“他”来称呼患者。
(4)思维鸣响——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三)情感平淡
感情平淡和言语贫乏一样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阴性症状,指病人缺乏活动的兴趣和能量,在讨论感人的事件时缺乏情感反应。
(四)紧张症
是本能内驱力和运动技能方面出现的障碍。
(1)木僵状态——指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明显减少或抑制,常常会保持同一种姿势,如:空气枕头。
(2)违拗症——指患者对所有外来吩咐或要求的一种不自主的抗拒,并非有意不合作。
(3)紧张性自动症——指患者的某种运动、动作都不是按照自己本人的意志,而是根据某种外界的作用或影响表现为行动的。如:感到本人是在某种外界的指令下做出闭眼、伸舌、举手动作和说话,完全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
(4)作态与特殊姿态——病人做出一些幼稚而愚蠢的姿态、表情、步态和动作,这些表情并不离奇。病人是在故意的装相动作。
(5)刻板症——指病人无意识地、重复地、刻板地做出一些简单的动作。这些动作不具任何目的性,也无现实意义。如:有节奏地将头转向一方等。
(6)多动或兴奋——病人突然出现运动性兴奋,行为冲动,不可理解,言语内容单调刻板。如:突然起床砸物、伤人,无目的的在室内徘徊,不停地原地踏步等。
(五)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又名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精神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