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主张,学校以生活为中心。学校生活处处皆教育,学校人人皆是教育者。
可是,或因为安全,或因为教学质量,学生们都一门心思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哪怕手边的废纸,都做不到随手丢进垃圾桶。走在操场上,路过一片垃圾,如同不曾看到一般,飘然而过。餐桌上的米粒,到处都是,剩饭剩菜桶里,尽是咬了一口两口的馒头。
有人说,抓德育。德育本应在教育的点点滴滴里,然却被割裂开来:教学校长是不管德育的,因为有德育校长;教育主任是不管德育的,因为有德育主任;科任老师是不管德育的,因为有班主任;学科教学是不管德育的,因为有专门的班会课、团队活动等德育课……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整体,不应被割裂。
在乡村小学,倒是没有很多科任老师。也没有教学校长、德育主任的,然而,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班主任的。又是教学任务,并兼任语文数学多门课,又是德育活动,班会课……班主任一人倒是抓得全,却抓不深。
如何破除教育困境?
这不是一个人,一所学校,可以改变的,需要所有人,包括国家社会,家长,其他岗位人员,共同努力。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渗透德育,所有人都率先垂范,做学校学生的榜样,学生不是一家的学生,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未来国家的接班人是什么样子,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