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友友,大家好,很高兴与大家再次相聚在云端。接下来我将分享的题目是遇见读写,遇见光。
《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读书活动已近一周,在这一周里跟随团队的脚步,共打卡,齐分享,精读书,倍感获益良多,读书写作如同一束光给平淡的生活带来了绚烂和热烈。我想,这光来自吴松超老师凝结的教育智慧。
首先,这束光来自他对教师读写的素材指导。在第11条《求学生活值得写》中,他说:“教师写上学记,不是为了怀旧,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首要的是为了表达重视学生立场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他也指导我们怎样写好一篇上学记——搜寻大脑中的素材,将素材进行合理组合,写出前后相应,条理清晰走跌宕起伏的效果,引发读者的思维跳动,调动读者的情绪和兴趣。我想,当我们将自己的求学记作为下水文去写一写,不仅可以体会学生的写作困惑,更好地给学生以写作指导,而且通过书写自己曾经遇到过得好老师,回忆教育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丽片段,更能坚定自己去践行做一个好老师的理想。
其次,这束光还来自广学习,多培训。三点一线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常态,学生,同事,构成了我们的交往圆圈。如何扩大生活的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加学习培训就是行万里路的一面,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开阔眼界,扩大生命格局。正如吴松超老师在第18条《走出去,突破原有的生活世界》说教师要“调整自己教育生活的背景,突破原有的生活世界,给自己的教育生活一个更广阔的奔走天地。”
再者,这束光还要通过教师照进学生的心里。在第19条《与学生“聊”起来,增添生活活力》中,吴老师分享了孙明霞老师的案例,每个学期给学生发一个日记本,让学生书写学习困惑,课堂建议,心灵话语,生活感悟,让日记本作为师生之间联系的桥梁。的确,当老师走进了学生心里,智慧就可以发挥它微妙的作用。迷茫时,为学生点一盏心灯,成功时,为他送去祝福。人与人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最佳的关系便是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