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很多事物都遵循着一定的节律生长,这节律里有节奏和规律。于人的生长而言,有应该遵循的节律,但不是简单的节律重复,而是带着每次节律新的增长,犹如滚雪球般,人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怀特海说: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既有广泛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呢?怀特海提出了要遵循教育的节奏,即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如果一个人想要获得良好的成长,身为教育人,就需要掌握这些原则,帮助学生实现良性生长。
一、何为“教育的节奏”
那么,教育的节奏到底指什么呢?怀特海为什么会提出这个概念?他想要解决怎样的问题?可以用一张图(图1)来回答。
(一)教育的节奏是什么
怀特海说:“所谓的教育节奏,指的是一个为每一个有教育经验的人所熟悉、并在实际中要用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在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采用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涉及智力发展过程,在黑格尔的“正、反、合”三个发展阶段分类的基础上,作者将之命名为:浪漫阶段、精确阶段、综合运用阶段。
这个解释,属于层层剥笋般铺展开来,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宏观——节奏即原则,中观——原则即不同阶段用不同课程和不同学习方式,微观——不同阶段即浪漫精确和综合运用。
(二)为什么提出这个概念
怀特海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不认为这个显而易见的真理在教育实践中被真正掌握,而从对学生的心理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常识,但常识是“常常不识”。
他的这种担心,放在今天仍然成立,放在将教学研讨当成一件重要事情来做的学校来说,这个原则仍然未被掌握,对学生的心理的重视和关注度也是不够的。老师忽视了学生阶段性的求知,未能给学生一个较为明确的系统视角,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就感降低。
(三)想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原则想解决什么问题呢?
1.容易的科目和较难的科目孰先孰后
一种观点:较容易的科目应该先于比较难的科目学习。作者说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举例:幼儿学习口语和书面语其实是很难的,但幼儿却可以水到渠成地学会了。由此作者明确的提出了他的观点:学科顺序先后的原则,选择必要优先原则。
2.学生的进步是匀速发展、持续稳定不变的吗?
另一种观点:学生的进步是一种匀速发展的、持续稳定的进程,形式不变,速度一致。作者说:这种观念是建立在基于对智力发展的错误心理认识基础之上的,极大地妨碍我们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可以看出:作者提出“教育的节奏”,是贴合现实状况与教育本质的,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呆板无效,也是为了厘清教育的本质——对智力发展的节奏和特征的认识,两者相辅相成。尤其是最后一点问题,是作者最想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