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本节课的导入,我结合了学生的真实发现:本周有位同学分享了她的观察——在小水坑边看到一只翅膀沾水的蝴蝶,她把蝴蝶放到一楼操场后,过了一会儿蝴蝶竟然飞走了。我顺势提问:“大家想想,一开始蝴蝶为什么飞不起来?”学生立刻回答:“因为翅膀沾了水!”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过一会儿,它又能飞走了呢?”孩子们纷纷猜测:“水不见了!”“水被蝴蝶翅膀吸走了!”“水蒸发了!”……带着这些有趣的猜想,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课题——《水到哪里去了》。
二、实验探究过程
1. 观察水的消失现象(实验一)
第一个实验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消失过程。但由于本节课天气较冷,水的消失速度较慢,直接观察效果不明显。于是孩子们尝试了多种加速方法:用嘴吹气、用手扇风、放在手心里“加热”,但现象依然不够清晰。
教学调整建议:下一个班级开展此实验时,可将水量调整为“滴入少量水”,减少水的总量,以加快水的消失速度,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现象。
2. 验证水的蒸发
第二个实验现象非常显著。我们将少量水倒入有刻度的塑料杯中,再盖上一个干燥的大杯子。静置片刻后,学生们清晰地看到杯子顶部出现了水雾,过一会儿水雾又凝结成了小水珠。让学生用手触摸杯子顶部,能明显感受到湿润的触感。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很自然地分析得出:水并没有被杯子“吸收”,而是先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蒸发),遇到较冷的杯壁后,又变回了看得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