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金慧
3月29日晚上七点我们迎来了网研社英语课例研讨的第50期,也是我们老梁读书会English的第二次课例研讨。这次研讨的内容是由莎莎老师分享的重庆八中宝帆中学的罗琳琳老师的优质课课堂实录,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4 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1a-1d)。这次分享是由新乡县小冀镇许庄中学的贾路华老师,新乡县古固寨中学的李雪老师和长垣市第一初级中学的卓瑞丽老师共同完成。
首先是贾老师从单元分析,课程六要素,学习目标和教材分析四个方面进行分享。可以看出贾老师的基本功很扎实,对新课标理解的很透彻。这就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贾老师主要讲述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学习目标五个方面。语言知识包括学科词汇和形容词,文化知识通过学科讨论认识不同学科的价值,语言技能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学习策略包括记忆词汇、分类记忆等,听力预测技巧,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习目标分为四块,分别是熟练说出不同学科的英文名称及描述,通过听力获取关键信息并理解对话,初步感知连词,与同伴谈论同学科的喜好。教材分析包括视觉语篇、初次听力输入、细节理解、深入话题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结构化输出到真实语境运用的突破。贾老师这些专业的理论基础是我需要学习的。
接着李老师进行了教学设计的分享。李老师分享了罗琳琳老师的教学课件,并对罗老师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还提到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设计一个周课表,并学习学校的学科名词表达、表达自己的喜好和原因、使用连词等。最后,李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展示、教学流程分析等。我们都知道听说课的三部分:听前、听中和听后。在听前部分,罗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拼读新单词。在听中部分,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练习听力,并引导他们表达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及其原因。在听后部分,老师通过小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不喜欢科目的情况,并引导学生寻求帮助,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第三个分享是卓老师进行的。卓老师表示,这是一堂实用有效的听说课,没有太多花样,知识扎实。教学亮点包括:教师基本功扎实,充满激情和感染力,师生关系和谐;创设情境用心,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激励学生,尤其是采访环节;活动前有示范,给学生搭建支架;板书设计独特,采用花形思维导图形式,清晰明了。此外,活动丰富多样,有梯度、层次,契合新课标对学生学习策略和能力培养的要求。目标明确,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符合新课标对七年级听说课的要求。教学环节流畅,自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英语学习互动观。卓老师还提到了教学目标的书写问题,建议按照ABCD原则进行目标设定。要有梯度、具体化、可观测、同时,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行为动词,这些专业理论是我最薄弱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比如卓老师提到的加分问题,听课的时候就感觉很乱。秒表计时的秒数不应该越少,说明学生反应越快吗?怎么可以作为加分的依据呢,说的快的那一组学生心理会怎么样?当然我最关注的是上讲台上写加分的那个孩子,被老师遗忘在了讲台上。第一次加分后老师直接进行下一个环节,那个孩子就那样站着。第二次大家都开始听听力,完成课本的听力训练了,孩子还在讲台上站着。
音标教学是七年级的重点,这节课也是通过音标教学开始的,但是我觉得这一环节的设置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罗老师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小学学过的科目,然后老师自己点出了学生说出的单词,如果是学生读出后也由学生找到那个音标,这样形成一一对应,是不是也可行?
本节课的重点就是两问两答的句型,罗老师先进行了第一组也就是最喜欢的科目,然后听力,接着问了原因。我觉得这样是不是割裂开了,两问两答是否可以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板书的设计太阳花的形式,看似很精美,但是太阳花和本科的主题科目有什么关联呢?板书体现的是讲师的基本功,如果都是这样粘贴的形式还能体现出教师的基本功吗?上次讲优质课,我们的教研员郭老师就提到了能教师手写的就不要去粘贴,又耗费精力又耗费金钱。
感谢三位老师和小伙伴们的精彩分享!在学习中反思自己的课堂,一点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