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阶段。
青少年一方面通过与他人比较来认识自己,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另一方面,青少年生理变化使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并意识到他人正在以他们不习惯的方式对他们做出反应。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常常发生至关重要的变化。总的来说,是他们对自身同一性的看法上的变化。
自我概念:我是怎样的人?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怎么形成的?),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和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人们的行为并非由他人实际的想法决定,而是受到人们所认为的他人想法的支配。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对自己是谁的理解日益增长,他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自己,他们可以同时看到自己的不同方面,不仅将特质看做具体的实体(?),还看做抽象概念。青少年个性的复杂性也为他们带来了困扰。例如,青春期早期,青少年可能想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看待自己,当他们的行为与他们的观点不一致时,他们可能变得忧虑。在青少年末期,他们发现能够更容易接受不同情境引发的不同行为和感受。
自尊:我有多喜欢自己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其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通过对某一角色的积极评价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游戏玩的好,在游戏中出现困难的时候怎么做的?)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他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詹姆斯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知道自己是谁”和“喜欢自己是谁”是两回事。虽然青少年在理解他们是谁方面越来越准确,但这种知识并不能保证他们更喜欢自己(自尊)。他们在理解自己方面越来越准确的知识使得他们可以全面看待自己,如实描述自己。他们根据这种知觉行事(对于面对困难逃避,不敢尝试的青少年?是所有方面不敢尝试?还是有一些方面不敢尝试?),这种知觉引导他们发展出自尊。
在自尊方面的性别差异。哪些因素影响青少年的自尊?其中一个因素是性别,在青春期早期,女孩自尊往往比男孩低。作者认为,一方面女孩对身体外表和社交成功更加在意。另一方面社会信息暗示女性成就是社会成功的绊脚石。
男孩的脆弱受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他们应该总是自信的、坚强的和无所畏惧的。男孩面临困难时,如想要约会一个女孩却遭到拒绝时,他们不仅感到痛苦,还会感到自己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