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4

1理解和行动的区别。语言游戏的理解在于了解遵从规则,或者说需要遵从的规则,知道怎么做,这个游戏的玩法。但是理解并不意味着或蕴含对于这规则本身的合理性甚至合法性的判断,并不蕴含伦理判断。可以理解一个游戏但是并不认同这个游戏。认同一个游戏和参与这个游戏之间也不是一码事。理解之中并不蕴含伦理判断。这基于逻辑上的区分,是一个逻辑命题或语法命题,而非经验判断不是综合命题。所以,对于实践中的行动,它同时具有多层面的含义。具有理解作为条件,同时也具有伦理判断的层面作为条件。这是对于行为者的责任的规定。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基于文化制度的规则所出,个体始终对于最终的结果抱有责任,某种程度的归于自身那部分的责任。
理解仅仅是对于遵从规则的了解,对于某种随意的条件关系的了解:
某个游戏的设定可以是如果a,那么b。a和b之间可以是不具有任何内在的联系。它们仅仅是基于某种外部需要而结成这个单纯经验的偶然的条件关系。它不同于1+1=2,这个恒真命题。
要去做一件理解的事情,还要补充另外的条件。这条件是经验的。比如文化制度中任意的规则,要遵从规则把行动做出来,基于的是对于或者文化的伦理命题而言的认同,也或者是基于生存所迫在社会中生存所需而不得不盲目地接受其中的规则。就算不认同,基于生存所需,也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伦理判断的诉求,而仅仅作为一个生存的人而存在。违心和盲目区别于,前者还保有伦理判断的运思,后者并不具有伦理判断的诉求及其实践的运思,是最糟糕的。
文化或社会主体需要对于文化本身作出审视,才可能带来文化的合乎人性的演绎的机会。落到个体身上,这一步在于并非基于自身个体的具体事务而表达意见 辩论,而是针对它人的事件作出意见的辨析。而个体基于自己具体的事情诉求切身的权利,这归于个体而非社会。个体只有关注和呼应它者的权利诉求时,才是作为社会性存在。落到对于法律的作用上,社会性体现在立法环节的呼吁和辩论,个体性落在对于自身权利权益通过律条的引用而诉诸司法实践,主张自身的合法权益是个体自身的责任。在法律面前,诉求的主张是个体的义务。如果把这诉求的主张的责任付诸于渺渺中的社会救助或某个拯救者的积极介入,是一种对于逻辑的伦理的悖逆。

有些自信是盲目的,果敢只是鲁莽。遵从规则是一套坚硬的铠甲。如果把它看作伦理命题的凭籍,是逻辑的悖反。遵从规则本身根本不做伦理判断,它并不蕴含伦理判断。就像一把刀具,可以砍柴可以伤害,它并不对于自身的用法或意义负责。如果忽视文化制度的这层性质,而把它看作回避伦理判断的籍口,就是在用一个逻辑上并不蕴含伦理判断的东西来作为承担其自身行动的伦理判断上的根据的情况。这注定是不可能的。一种逻辑的无知。

文化制度的运转,基础的层面是理解。基于理解而运转。并不以认同为条件。社会实践中存在忽视伦理判断的情况。这里是类似蚂蚁社区的社会。
只有基于伦理判断为条件,调动其运思,认同才是可能的。认同中蕴含了伦理判断。但是认同中还是没有涉及真假问题,没有涉及判断的根据的辨析。
认同一个东西并不意味着就会去做它。那么行动的条件是什么?和自身个体真切的具体的诉求的联系。在这联系中,真实世界浮现出来了。行动的迫切性必要性伴随这真实而浮现。
在立法实践中,人对于社会的普遍规则的关注和参与,
体现是的社会规则的立法层面上的存在。是对于规则向上根据的审视。而个体权益诉求的主张,是对于规则的向下运用。它们和规则的上下位置关系不同。

和我无关或我漠不关心的事实与切身的真实之间的区别,这真构成了认知和行动的衔接。

2激情衔接行动,用社会来类比,是部队是武力。欲望和理性或知识,是意愿。灵魂的三分,因而是相对不同的意愿对于行动的主导权的竞争。

这里的两种意愿,理性或知识和欲望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真的保证,而后者并不考虑真或对于为真的保证。或者说,这里的保证过强的话,代以求真和论证的实践。后者就是苏格拉底的善,它落到思辨逻辑的运用上。这里也可以看到真和善或基于根据判断的运思的方法或原理而言之间的因果联系或条件关系。但是思辨作为命题为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这里的两种意愿,理性或知识和欲望之间,根本的区别在于前者为真的保证,而后者并不考虑真或对于为真的保证。或者说,这里的保证过强的话,代以求真和论证的实践。后者就是苏格拉底的善,它落到思辨逻辑的运用上。这里也可以看到真和善或基于根据判断的运思的方法或原理而言之间的因果联系或条件关系。但是思辨作为命题为真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3世界是寂静的。这是一个判断。
当世界寂静时,放一些声音是违和的。如同何不食肉靡之问。不如让本色的嘈杂之音泛滥,而安之若素。也胜过虚假的繁茂。
如果世界存在声音,也必以基于对这些嘈杂的安在,并从中见到言外之音,以之为嘈杂中生起的协调统一的东西。
美注重的是协调统一,善则是何以达成协调统一的形式的指出。善作为非实在的作为先天逻辑作为类,处于其下的善者,那实在的形式,则作为非实在的思辨逻辑和具体东西的勾连,达成论据和论点之间的衔接,保证这个判断的条件不但只是必要的讲理的意愿,而且是非实在的不满足的逻辑要落到实处用实在的材料或论据补充其实在性不满足性。
be和being之间,存在和存在者之间也是善和善者之间的关系。

4辩证法或思辨逻辑,是非实在的。或者说在一切衔接实在和经验的位置上都还是空着的不满足的东西,它作为判断这运思的单纯的形式。在判断中一切需要补充实在的位置上都还是空着的情况,而称为单纯的形式。
而基于对象的考虑,分析的东西落到具体东西上,分析的对象的类的指出已经某种程度补充了思辨的逻辑空位。但不是所有的空位或不满足性的补充。这样带来的是比如关于语言游戏的语法逻辑的审视。这里,语言作为材料作出了一种限定,它是实在的。或者算术哲学中以数和相加为对象,也是对于思辨的某种补充,带来了相应的具体领域的逻辑。

5本体论,变化中不变的本质,是一种形式的同一。它是一种概念的运动,用代词或罗素的语词表达式中指谓任何东西的名称a所构成的命题。思辨逻辑就是这样的句子,它作为关于任何东西的谈论。
和代数的区别。代数句子其句子意谓真由语境给出。一个蕴含代词的真命题,用来反过来揭示代词的意谓。而逻辑命题也作为蕴含代词的命题,但是它谈论的不是基于外部或经验的条件而为真的经验命题,而是作出基于自身为真的推理,给出来的是恒真命题或逻辑命题。比如a加a得到2a,这总是真的。或真的否定是假,这总是真的。系词是,在这里表示含义或意谓的相等这个关系。处于这个关系两边的东西,一边是基于另一边所规定的,从而造成它们之间基于内在的因果相继而总是真的。相对的是a等于b,a和b都是关于任何东西的谈论,它并非总是为真,或者说并不能基于命题本身就断言其真。还要附加另外的条件,a和b谈论同一个东西时,命题才是真的。

实践领域的本体论,作为任何实践中共性的揭示,落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非实在的善作为伦理学的逻辑。它就是作为方法论的思辨逻辑。另一方面是实在的人性实然,它是实在的理念。但是人性实然又有种种欲望诸多,求知欲只是欲望之一。知识有别于别的欲望在于后者只顾自身而不顾别的欲望,知识却总是心怀整体审视的协调统一,而不步入纵欲其恶果的欲望之间此起彼伏的交替轮回。何时何处何等分寸满足某个欲望,而并不去损伤或否定别的欲望的存在,给彼此都留下逻辑上的位置,这种分寸感源于知识。知识难以离开逻辑而独存,或者说,知识就是基于逻辑的认知逻辑的存在所构造出来的东西

而这种基于逻辑而能够处理欲望诸多的协调统一,把它内化于运思之中,践行它,为产生出更高层面的意愿,某种更回到事情本身的意愿,作为类就是求真向善,作为具体的东西就是艺术生命的实践,托出一个舞台的空间。

6苏格拉底的线喻区分可思和可见世界。但是要把可思的作为可见世界的本体,这里还只是作为结论直接的给出。即使举例作为这种本体论的辩护或解释,也是有需要的。比如人的行动,总是基于目的的指引。即使无意识的举止,在行动的瞬间,并不能说其原因的东西并不存在。作为其本体的判断,在一种习惯的塑造之初,总是存在的。可能是基于理性或理智的深思熟虑,也可能是某种生命的自觉直觉而作出的决然选择,也可能是基于欲望或恐惧的驱动而不假思索。在当下的行动里,触发这行动的某个场景,总是基于对这种选择的条件的东西的触动或唤起。这个其条件唤起的瞬间可能是并不呈现于有意识作为对象存在。
理性和理智,和无意识的区别。前者基于根据作出判断。根据的东西和判断都是审慎审视的对象意识。后者,非理性,在于它是一种场景和一种结论之间直接的联系的建立,它们之间的过渡或衔接在判断的一刻不经审视。是一种如果a,那么b的条件关系:a和b之间不存在内在的一个产生另一个的因果联系,不是总是为真的关系。

关于无知的知道,或者说关乎思辨逻辑的认知下对于条件和结论同时对于世界敞开而不预设立场的态度。生存于世界中,人能够做到这种首先是条件的东西并不预设立场的状态么?
基于学习而领会文化制度下的遵从规则,毕竟还是一种对于既有的东西的了解领会,还是比较容易谈论的。比如处于一个游戏之中学习其规则,存在教导者或者一同参与这个游戏的遵从规则的行动者。知道看向哪里去学。但是,离开具体的语境,普遍地谈论一种开放的心态,不容易很多。人一考虑问题,就总是基于具体的看作实然的东西开始往下推理。但是,这起点或条件的东西本身的是否为真的审视,是一种向上运思而非向下。但是日常活动需要的是向下运思的展开。在什么情况下,向上运思是恰当的,什么时候是不合时宜的?在参与一个游戏时,了解规则运用规则或遵从规则是恰当的。但是考虑这个游戏的伦理判断的真时,而非参与这个游戏的条件下遵从规则的急迫要求,向上运思是恰当的。这时,当下的对象是游戏的伦理判断,而非如何做好这个游戏。
开放的态度比具体语境中准确的判断还难。后者是某个条件下判断的真,是一个经验判断或综合判断。是某个综合判断为真。而前者作为任何判断可预期为真或总是为真的一个必要条件。它荡涤自身的预设立场,种种偶然的偏见意见。

7理性和纵欲之间区分于,前者的结论和条件都是某种对于世界持敞开的,作为某种整体审视的统一的眼光或诉求的产物,而后者会漠视同时存在的其它欲望或诉求,在整体的背景或现实中仅仅考虑某个欲望而罔顾顾及别的诉求,以致在一个欲望的放纵时追求极大化不惜牺牲别的诉求。按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纵欲越界是愚蠢的。导致的恶果就是当这个欲望平息后另一个欲望以本来不必有鱼如此缺乏照料而如此强烈地生起,导致另一个欲望的纵欲。在欲望放纵的此起彼伏中,基于人生而有限而错失了很多需要及时的满足。有的需要一旦错过及时满足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根本性地塑造具有遗憾和缺陷的自身。卷10 里抽了最大僭主的人临到事了才发现吃孩子的附带选项,痛悔而莫及,无从挽回。正是因为行动作为对于自身的塑造,如同雕塑,雕刻师一凿子下去,对于结果具有不可悔改的影响。
塑造的过程如同舞台上的舞蹈演出而非排演。错了就是错了,结果的作品就是区别的。如同人之间的谈话和对视,具有生命的气息流淌其间。可以在动作上这样或那样,如同语言而生命是意义或统一语言的东西,而那作为含义的流动的生命不可稍滞。可以动作或语言上犯错,然后改正。如同钢琴大师可能在键盘上出错,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其整体气韵上的准确拿捏。
这里语言层面的出错和含义层面的出错分开来考虑。不能出错,指的是就各自的目的而言不能错。是相对而言的。
回到理性和纵欲的区分。在多和一或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里,始终作为相对的联系而言。理性对于总体上的某个认知负责。当目光落到某个欲望的合理释放以及恰当诉求其满足时,理性自下而上首先认识和接受欲望的需要满足的诉求,然后才是尺度上的恰当的考量。
理性之作为对于世界的敞开,指的是目的的给出的判断之根据仅仅具有这个眼光的自觉,而具体的根据还要落到世界中而非我的先天性里去看。由此带来与我而言作为结论的目的判断也是继承了根据的对于世界的敞开的性质。

对于所见的,梳理其逻辑。所见的并非真实,逻辑才是。高级的画笔和颜料可以画出一团污物。一块碳可以粗疏地画出传神之作。要点在于心存那一念的品质。
精致的语言可以仅仅是废话,什么也不说出来。粗陋之中可以有真性情。要点在于心存那一念,而非可见之物。

正是因为可见世界和可思世界之间作为根本不同的东西,前者作为某种材料或语言,其意义的东西并不取决于语言本身的性质,不取决于质料性的东西,而在于勾勒它们之间编制缀连的形式的线条。而那形式的东西并非源于可见的存在而是作为可思的存在。这为任何一种生活境遇都能够充分地表达意义提供可能。或者说对于意义的自由提供可能

理解欲望的方法是回到了解自己的需要上来。纵欲的狂妄总是根植于相应合法的需要的有待满足。从而,从需要的正当满足来消解纵欲的非理性。

8只管爱值得爱的东西,其它的老天自有安排

9单纯和狭窄区别于,前者并不预设对于自身之外的东西的判断,为未知通过无知的自觉留下空位,后者蕴含:忽视漠视无视。

10无意识 存在而不自知的规则,它作为未经审视的理念,决定着行为。反思的一个职责就是把这些存在从无知中揭示出来,让它们受到理性的审视,或者说受到思辨的审视,对它提出为真的根据的要求。真作为任何判断或理念的意义诉求,这是逻辑配置,它还要求落到实处落到具体的根据或论证之上。弗雷格说真是逻辑,假不是。假要以假的断言揭示出来,得到的还是一个真命题。真作为任何判断的先天的意义诉求,就此而言,作为意义诉求而言的逻辑配置。类比苏格拉底的善作为一方面多和一的关系之对于多提出协调统一的要求,作为意识或运思的先天机能或目的的东西,它作为我思的逻辑配置,另一方面,这统一的诉求落到作为方法论的思辨逻辑上。善揭示我思的统一的机能,作为目的的理性,以及如何一的方法论的理性。善作为日喻里谈论的开启整个实践领域的肇端的东西,它是伦理学的逻辑。真作为善在运思之判断中的落实,作为判断的运思的使命提出来。真作为运思中判断的逻辑配置,这里不是从结果上指出命题总是真的,这是不可能的,而是从目上对判断提出为真的要求。

无意识可以看作某种经验中偶然的信念。它和善作为知识之相同的地方在于有待认识。而善作为最大的知识,一个结论就是使得人得以能够通过事实的分析揭示出来我的实在层面的诸多理念的存在。理念在真假的辨析之先,是其存在受到认知的需要。无意识揭示出来的是我存在很多本体论上事实上规定着我的选择的行为的规定性或观念但是我对它们并不自知。这里的自知或察觉,并不是始终没有察觉。不是。任何理念信念要表达出来才构成对于行为的支配。无意识的信念在于它们只为特定情境场景所触发,而呈现出来决定行为,离开这现场,人处于种种文化的禁忌所不容 压抑,它难以以单纯的观念为我所知。这是一种基于向下演绎而存在但是不能接受自身的存在的信念。它恰恰就是文化制度本身蕴含的裂痕。文化制度表达于的遵守规则,那套规则出于某些理性的妄谬约过合理的界限作出武断的断言,把未知作为我的无知作为认识中留白作为认识中对于世界的敞开的勾连给堵死,从而带来没有根据的断言。这断言并不承接对于真实的世界的认知和自己对于真实的我自身需要的认知的诉求,带来了实践中任何理念信念的合乎目的的有效的行动作为最后总是基于落到或者物质的事实或者人性固然作为自身的事实,由于罔顾事实使得行为最后不切实际而最后难以达成所愿。这里又挑出其中不是偶然地难以如愿的情况,而专门揭示基于对逻辑的悖逆而总是难以如愿的情况。这就是理性的逾越僭妄。w谈论语法命题,与语法句子相悖的情况就是不可能为真的。所以试图认识普遍的东西或在某个局限范围里作出相对普遍的判断时,重要的是知识中首先是认识到逻辑命题,然后才是经验判断。这就是某种类的认知。

无意识中的谬误,不敢自我审视的部分其原因在于对其审视带来对于造成其原因的东西,那些信念本身的阴暗,构成逻辑闭环走向下的路时最后没法合法地迈过去的一步,这过不去的一步导致作为信念的文化制度本身作为真理的崩塌。其审视带来的是一个关键论据上并不支持论点的论证,而人又还没有准备好抛弃这个论点,因而通过罔顾事实无视忽视这个裂痕,自欺。这使得实践在根本上不存在意义。空心的,海市蜃楼。佛教所谓梦幻泡影。
把无意识的存在揭示出来。无意识又分为两面。
一种是文化制度中对于其形而上学的信念的揭示。这是基于文化作为结果推论其形而上学预设。带来类似宗教信仰的东西。它关乎世界的判断。但是这里只是分析的工作,得到的东西其真并不受保证。它的真值就是对文化制度的伦理判断,其真还是有待审视的对象。这一步并不蕴含伦理判断,而近于其逻辑预设的认知。
无意识的另一种涉及世界的认知和对于人性固然的认识,认识人自身。在这里浮现出来的人性诸般,是作为多和一的关系中的多给出来的。它们作为本体的实在。苏格拉底的善,揭示出来的是多和一的关系的存在,把多统一到一下来的先天要求,它作为思的存在所在。然后才是如何统一的方法论的辩证法。在这里,灵魂的欲望 激情和理性三分的统一,就是善首先作为统一的要求而提出来的题目。善本身非实在,它作为伦理学的逻辑只提供为任何经验留下空位的形式的逻辑。欲望和理性也作为相对的东西,而非实指。如同上下关系的相对,多和一的关系的相对性。并不是某个东西总是上,总是多中作为材料而总是不能自身作为对象的一。求知也称为求知欲,可见欲望的相对性。而古代的文化背景就是承认和接受欲望其存在,就是说欲望总是要求满足,就其大体的满足它而言是合法的,在此尺度内它本身作为目的是合法的或者可以称之为理性的。只是在超出基本满足之后欲望要构成超越具体情况的普遍真理时,指出其为纵欲,为不合法。这是一个真命题在脱离其具体条件,作为关乎任何条件而持有同一个结论的普遍命题,其真不再具有根据的支持而非法,或者说没有意义。

无意识的东西在后面一种情况下,就是求知所揭示出来的本体论的真理。逻辑的日用而不知把它揭示出来,对于无意识的前一种情况是揭示出一种文化所蕴含的信仰,其逻辑上必然的前置条件的命题,尽管人可以日用而不知处于文化制度下遵从规则而并不去审视其统一的东西。不自觉。这是揭示理念的存在,揭示出来某个其真还未加以审视的理念。日常所说人总是活在某个思想家的理论之中,不管有没有阅读他。
这个揭示对于后一种无意识的情况,则是构成求知而非揭示理念的存在及其内容。这里进一步对于任何理念提出为真的要求,用真重塑思想过理念。
心理学的无意识大体上突出来的是前一种情况。但是心理学还把无意识落到生命的直觉而言的东西。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不管文化是否认可,接纳,对于生命冲动表达出来的欲望的接纳。这接纳就是苏格拉底时代对于欲望的承认接受的态度。只是具体内容上可以有更细致的观察。只有接纳了性欲的表达和满足它,平息性欲的扰动,更高的欲望,生命冲动才可能得到一个平静的运思背景,才能好好思考让生理扰动平静后不作为材料和对象占据运思的舞台,为更普遍而更本真的生命的存在留出察觉的空间或机会

11关于美,某种协调统一的性质,它是本体的,也是基于认知者的认知能力中的协调统一的存在。但是关乎性感,欲望的唤起,归于认知者而非对象。一个人可以对于自身在它者那里唤起的东西在自身毫无体认,并不妨碍在它者那里某些东西的唤起。工具理性的一种就是基于它者的诉求和意见对于自身的看法建立自信,而非建立在自我体认之上。前者作为某种社会事实的认知,但是不能取代后者作为自我认知的本质所在的择取或判断。

12本体论作为变化的结果的东西之作为其原因的自身不变的东西的存在,其内容就是方法论的凸显。这样,作为实践领域的本体论,这本体的内容,就是由方法论或认识论的逻辑所构造的如此这般的东西

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真理和知识之间,共同的是基于辩证法基于论证,都作为基于根据地判断的产物。在这里,论证或基于根据判断看作一个类,而真理和知识分别在本体和认识论两个方向上的实例或项的东西。或者,把真理和知识看作基于外延所定义的一个类,则个类下的东西基于对它们的共性的分析得到的是一个基于内涵所定义的类,这个类就是作为方法论的辩证法或思辨逻辑。区别于前面作为外延的真理它是实在的关乎世界的判断,后面作为类的类的东西,理念善,它是非实在的。善并不蕴含对于世界的判断,但是它是任何关乎世界的判断之为真的共有的方法论。就是说,善作为实在的真理之为真的形式上的条件,这也就是方法论的含义。或者说,作为普遍命题的伦理学的逻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8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47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35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09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1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37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8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30评论 0 26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94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2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6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4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4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7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9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54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