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之前的章节给我带来的是反思和启发,那《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劳动和作息制度的卫生保健要求》颠覆了我的认知,同时我体会到了文字里暖暖的爱意。
帕弗雷什中学不仅教学楼的设计充分考虑孩子的方便与否,校园各个地方的设计更是从人性出发。孩子们在这里每天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春秋季,低年级孩子可以在“绿色教室”里上课。迎着清凉的风,沉浸在绿色海洋,想想就觉得幸福。就连冬季,进入孩子们体内的空气也能保证含有充足的氧气。相对知识而言,学校更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旦发现孩子身体上出现不适,会立刻采取措施,而学生本人和班集体则看不出这种变化。所谓“润物细无声”也就是如此吧!这份爱,不张扬,不显摆,却是那么温暖。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该如何把这股涓涓细流注入班集体,让它流进孩子体内呢?这样的爱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装进温暖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同事对孩子们劳动和休息、活动和睡眠的研究工作确实震撼了我。原来,这里面有很多知识和规律,并且它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学习。早睡早起是我们一直倡导的良好习惯,为什么要早睡早起呢?怎样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苏霍姆林斯基给出了详细的解释。“要想自我感觉良好,就要早睡,睡眠时间充足,苏醒时间早而且要在醒后的头5——10个小时之内(视年龄而定)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随后的活动时间中则应降低劳动的紧张程度。”我们一直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到底怎样算是合理的,这里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特别是对于正在上网课的孩子,更应该注意休息、活动和睡眠。
非常幸运,在开展线上家长会之前正好读了这篇文章,于是,我和家长们分享了里面的这些内容。网课期间,长期对着手机和电脑,眼睛要比平时更容易疲劳,再加上没有了学校规律的作息,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需要关注。但,这些微小的变化往往我们又不易察觉,所以,合理的活动和睡眠是孩子健康的重要保证。这里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合理安排课程,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监督。据调查,有些孩子在周末或假期,正常的作息往往被打乱。早晨很难做到早起,而午觉有时会睡到下午三点以后,这样晚上睡觉时间又往后推迟。很多家长也苦于孩子没有养成习惯。
“家庭作业都在早晨上课之前做。经验表明,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上学习新教材的过程)安排得当的情况下,早晨用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有时是两个半小时)进行脑力劳动,可以比课后用同样长的时间多完成一倍的工作量。”再次读到这段文字,心里仍是有些震撼。平日里,我们一直强调同学们要按时完成作业,今天的家庭作业必须今天完成。还不乏那些逼着孩子完成作业,不完成不能休息的家长。其实,早晨上课前做作业效果才是最好的。
“我手边存有980个孩子的健康卡片,他们从7岁到17岁整个夏季都打赤脚,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盛夏暑都不怕。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从来没生过病。”读到这里,我不禁敬佩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这份深沉、持久的爱。980个孩子从7岁到17岁的健康都被一一记录下来,这项细致的工作要坚持下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劳动和作息制度的卫生保健要求》不但告诉我们孩子正确合理的作息习惯,更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