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正在喝一杯芝麻茶。
顾名思义,芝麻茶里是有芝麻的,而且这也真是一杯茶。杯子里放有茶叶,茶叶泡水,便有了茶。其实,我喝的这杯芝麻茶,是湖南汨罗芝麻豆子姜盐茶的缩减版罢了。但这里头没有豆子、没有姜、也没有放盐,倘若都有了,便成了我家乡汨罗的一种特色了。
之所以成为特色,那当然是因为被当地人所喜爱和推崇。我家那位与我认识蛮久,大抵也知道我这个汨罗人不会例外,于是,有一阵子还从网上买了配料包,让我在深圳的家里能够自己动手解馋。
于是乎,每当想喝的时候,我便烧水,在茶杯里放上一小搓茶叶,扯开配料包,将里头的芝麻、豆子、姜丝等放入杯中,水开后冲茶,稍微凉一会会,便可以开喝了。将茶水喝得七七八八了,只是第一步,将茶杯稍微晃一晃,借着力道,将杯底的豆子芝麻加茶叶一口气倒入口中,才是重头戏。那茶杯的一晃一倒,需要点技巧,不试错几次,估计很难成功。完美的一晃一倒,要做到芝麻豆子茶叶茶水全部都在口中,充盈着整个口腔,还不至于影响咀嚼才行。倘若茶水太多,口腔太过于饱满,嘴门没有把住,喷涌而出,又或者被呛到了,那便有点尴尬了。不过也不是特别难,多练习几次,估计就会了。
可能有点奇怪为啥我这茶叶还可以吃下肚里头?当然跟我家茶叶简单明了的制作工艺有关了。清明前后,便去茶山采摘嫩叶,清洗一遍后便上热锅翻炒,类似如杀青的样子,然后将其放入竹盘中揉捏几遍,过水清洗后在太阳底下晒干变成了茶叶了。茶叶品相及质量与嫩叶采摘时节以及揉捏的力道密切相关,小学初中的时候,我曾跟我妈学着揉捏茶叶,水平怎么样不好说,但那淡绿的茶汁每次都藏在我手掌的纹路里,要好几天才能消去。就这样,这样的茶叶,我便吃了几十年。
喝过一阵子芝麻豆子姜盐茶后,我貌似失去了兴趣,即使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原因在哪里。貌似我还是比较喜欢喝这缩减版,可能是因为在汨罗老家,爸妈们平常饭后的散口茶也是喝得这缩减版,只是过年过节了,有贵客到了,才可能会丰富点。或者可能,是我对配料包里芝麻的不信任吧。因为缩减版的芝麻茶,里头的芝麻都是爸妈老家种的并特意给我带过来的。
这两年爸妈自己不种芝麻了,但仍然给我带芝麻,说是:我们这里都是本地芝麻,比那良种芝麻更有嚼头,而且这边哪家的芝麻种得好、做事过细,整得干净,我们知根知底,所以,每次给你带点。
现在我想,我喜欢喝这缩减版的芝麻茶,可能还是因为懒的缘故,水开了,放点妈妈亲手做的茶叶,放点汨罗家乡的芝麻,一口下去,不用多想,妈妈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全部在口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