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每听中国教育报教师读书栏目里一位老师的直播,我就会忍不住买下老师们提到的好书。《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就是那时候买的。
这是一本很小巧,封面还是粉色,很少女的书。读这本书很轻松,又很启发我的思考。
几十年前,桥本武先生用“绕远”“跑题”“走岔道”的教育理念,帮助他所培养的滩中学生东大录取率全日本第一,也创造了他自己的传奇国语教学生涯。
作者黑岩祐治是桥本武先生的学生,他在序言中说“教育的原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师生间的真心相待、心心相通,教育无从谈起。”
桥本武先生是如何“通过授课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对事物)的关注”?又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评价孩子,推动其成长”?
那要从桥本武先生抛开日本文部省审定教材开始。昭和25年(1950年),桥本武先生将目光落到《银汤匙》这本书上。自决定使用这本书作为学生初一到初三的教材,他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坚实准备,他把这本笔记取名为《银汤匙教材性研究》。作者黑岩祐治是《银汤匙》国语课的第四代学生,所以他的笔记是刻写着厚重历史的,里面写满了四代《银汤匙》国语生使用期间进行过的各种各样的修改和凝结在每一页研究笔记中的宝贵学习经验。
以前印刷业并不发达,印制书本主要靠油印。桥本武先生为了提高刻印技术,竟然自费报函授班学习。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能透过教材感受到先生的付出。
我也经常会帮学生打印一些资料,但我打印的资料目的性很强,就是为帮助学生在期中期末考试上提高成绩。可桥本武先生不是,他会呕心沥血去刻印与高考全无关系的草假名教材,他舍得花时间做大家认为“白费功夫”的事情。作者黑岩祐治说,虽然不记得先生教的草假名了,但先生起早贪黑刻印教材,对教育所寄寓的情怀,却深深铭刻在他的记忆中。
我对先生“白费功夫”的情怀很受启发。因为我虽然会现实地要提高学生成绩,但大部分时间我也在做“白费功夫”的事情。我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我反其道而行认命班干部,给每个孩子创造提升薄弱能力的机会;我努力营造书香班级,培养每个孩子阅读,写作的兴趣;我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助,以竞争促进发展,把共同进步作为目标,对手之间更是朋友;我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通过同伴影响,努力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向上。
我的“白费功夫”让我和大部分学生之间的师生交流是美好的,让我体会到了职业幸福感,也让学生真正享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但为什么桥本武先生还能让学生的成绩那么好,而我却不行呢?归结原因还在于,我并没有像桥本武先生那样认真专研教材教法。他是自己开发教材来教育学生,我是不动脑筋地拿来主义使用习课堂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