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整理来源:深圳市博伦职校张日威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被称为无效沟通的有:
1.沉默型;2.顶撞型;3.借口型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教师先建立同心关系,即表达出你的同理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论是人还是动物,在生存安全受到威胁时,通常会做出:
1.攻击行为即对抗
2.装死行为,即沉默不语
3.逃跑行为即找借口。
因此班主任在处理此类事时应快速建立同心关系。
首先可以是位置的同步,老师与学生的站位并排的位置会优于两人相向而站,如两人可并排走操场散步或者并排站在阳台上,还要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办公室或者教师与学生沟通,如果孩子比较小,老师可蹲下或者俯下身与孩子眼睛齐平,如果孩子是中学生比较高大,老师可端张凳子与学生一起坐下聊。
第二步呼应同步,即老师利用语速肢体语言等调整学生状态,比如学生特别紧张时,老师可先给孩子端来一杯热水,面带微笑并调整自己的坐姿,让自己的后背往椅子靠,让孩子也得以放松下来。
谈话是尽量挖掘孩子内心的心理需求。如果在办公室跟学生沟通,老师就要尽量降低语音,不要让其他人知道。
沟通交流五步法:
1.只描述,教师要学会不带任何评判色彩的语言跟学生沟通。这一点及其重要,很多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一开口就失败的原因就在此,比如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批评学生,“怎么每次打架的都是你?”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换一种说法,“这是你本学期以来第五次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了”。
2.善接纳,理解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一个人被接纳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催产素。当人产生催产素的时候会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3.谈感受,理解老师的感受,如我通常对我们班经常打架的孩子叫过来后我会很担心似的拨弄他的头发后脑勺,关心地问:“让我看看你有没有被他打伤,有没有出血?看到你总是跟人家发生冲突老师真的很担心你。”当他知道老师对他的担心,他耿直的脖子就会慢慢软下去,两分钟前还要再次去暴打别人的这头小野牛马上就温顺起来,事情也很快得到解决。
4.提期待,教师可帮助学生理清自己深层次的期待。多问“怎么办”,少问“为什么”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低年段要增加选择项目。(班规和班级口号最好由学生自己来定,唤醒学生的自我期待)
5.找资源。班主任的人生定位是学生的导师,要告诉学生如何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教育是很现实,通过一次谈话不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把无效的沟通转变为有效的沟通。
孩子往往不是拒绝道理,而是拒绝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