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线上聆听张爱敏老师的讲座后,我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这场教育分享宛如春日细雨,浸润心田,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本就是一场浪漫且温暖的修行,而张老师正是这场修行中步履坚定、心怀热忱的引路人。
不同于多数聚焦问题解决技巧的实用型讲座,张老师的讲座充满诗意与温情。她在讲座中引用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炽热而深沉的爱,让她眼中的教室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知识仓库,而是充满柔软与诗意的小小世界。她怀揣着“让孩子在雨中也能跳舞”的美好愿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成长中绽放独特光彩。就连她精心制作的课件,也处处彰显浪漫气息——唯美的摄影作品搭配灵动的文字,每一页都似一幅精美的画卷,令人赏心悦目。从内到外,张老师都完美诠释了我对理想教育者的所有想象,她已然成为我教育道路上的标杆与榜样。
作为班主任,张老师用母爱般的温柔与耐心,默默守护着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她身兼数职,既要为生计奔波,又心系学生的精神世界,自掏腰包购置书籍,为孩子们搭建通往广阔天地的桥梁。她精心策划的厨艺展示、每月生日会、随笔写作、男孩女孩特色教育课程、心理辅导课程、研学旅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点亮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希望与热爱的种子。她始终坚信,每一次活动都应成为学生生命中难忘的印记,每一天都值得学生满怀期待地迎接。
在与学生和家长的相处中,张老师展现出了卓越的教育智慧。她目光敏锐,总能及时捕捉到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与行为问题,并深入剖析背后的深层原因,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她深谙“教育学就是关系学”的真谛,在沟通中,她总能换位思考,用真诚与智慧打开学生的心门,赢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讲座中,她设计的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家长与老师的对话,让听众通过角色互换进行朗读,真切体会到共情与理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班级管理上,张老师更是游刃有余,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因材施教。面对基础薄弱、纪律松散的“问题班级”,她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用鼓励性标语、共同描绘班级愿景、引导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等方式,给予孩子们无尽的信心与力量。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班级实现了惊人的蜕变,绝大多数学生顺利拿到高中录取通知书。这份奇迹背后,是张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坚守,是她用爱与智慧书写的动人篇章。
回顾张老师35年扎根农村教育的历程,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付出。深夜办公室里那盏长明的灯,书桌前伏案阅读、笔耕不辍的身影,见证了她在教育之路上的辛勤耕耘。正是这份对读书、写作的热爱与坚持,让她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了专业成长的飞跃。
讲座虽已结束,但张老师的教育故事早已深深镌刻在我的心底。她用行动向我们证明:教育者唯有先让自己成为一束光,才能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唤醒更多灵魂的觉醒。未来,我愿循着这束温暖而明亮的光,努力将课堂打造成孕育浪漫与梦想的沃土,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爱的滋养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