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期望是指人们对于他人反应的期盼,以此满足自己的需要。请求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而向对方发出的请愿和诉求。
② 家长要引导孩子意识到,期望无法被动地如愿以偿,而是要积极地去表达和发出请求争取想要的回应。积极有为是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比如小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面面俱到都能观察留意到。所以,当孩子埋怨老师不表扬她时,家长可以这样引导:“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以此作为进步的动力,这是很好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以前老师看到你什么方面表扬你了?...后来你有没有新的进步让老师看到?...以前你是被动地等着老师看到你表扬你,但老师有那么多学生可能无法每天关注到你,那你会选择怎样不同的方式去赢得老师的认可与表扬?...如果你是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怎么做让你知道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你是希望学生被动地等着你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还是希望学生自己来汇报自己的进步?...如果你的学生每天把自己的进步或闪光点记录下来,一周结束的时候把记录交给你汇报自己一周的成长,你作为老师会有什么感觉和反应?...现在你发现你还可以怎么做来赢得老师的肯定和鼓励?...”
③ 发出请求和表达期望不等于对方必须做出你所期待的回应,否则性质就变成要求甚至苛求了。家长同样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并要鼓励孩子不要因为猜想对方不会做出我们所期待的回应就不去尝试和争取,愿意进入到协商的过程。
④ 家长在回应孩子不现实的请求时,可以不必生硬拒绝,而是可以通过一种假设来给孩子一点希望作为台阶下。比如孩子想要更多的时间玩手机游戏,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以到时自己停下来和学习不受影响来证明自己的自控能力和自律品质,我们可以考虑再增加点自控时间。”
⑤ 家长在回应孩子不合理甚至有风险的请求时,也不必严正拒绝,而是可以通过表达相应的担忧和为难,给孩子一个机会去自我把握和调整。比如小学生孩子想要把手机留在身边过夜,家长可以说:“你这个请求让我感到很为难,因为我担忧你暂时抵挡不过诱惑而会玩得很晚,突破我们的时间约定。你如何证明和确保不会出现我所担忧的情况?”
⑥ 家长在发出自己的期望和请求时,要注意避免变成要求和责令。表达期望和发出请求,给了对方保留回应的自由权,而要求和责令是有强迫成分的。家长通过自己表达期望和发出请求的示范,有助于帮助孩子发展社会能力。比如一位妈妈开始都是催促孩子去洗澡,而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逼着他去洗澡,为此经常有不愉快的现象。其实妈妈要和善地明确说明:“你能不能**点前去洗澡,那样我就可以一并把衣服洗了,我不想做家务太晚而影响我的休息。如果你洗澡晚了,那恐怕只能由你自己洗自己的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