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讨厌自己有什么好处呢?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利益?

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我们下定了“不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才只看到缺点而不是优点。

因为不去喜欢自己对我们自己是一种“善”。

我们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自己的缺点就是不肯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我们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被否定、被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人和人有关联。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目的呢,很简单。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的缺点、极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人和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拒绝,还可以以此为你有来安慰自己。心里就会想:因为我又这样的缺点才会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就像,“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也能考下这个证”;

“如果我努努力也能上这个大学”

“如果我有朋友在这个公司,我也能进去”

保持满是缺点的“这样的自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善”,也就是说是“有好处”的。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的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无法做到。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中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即将消失。

宇宙中只有一个人生活会孤独吗?

之所以感觉孤独并不是因为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感觉自己被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所疏远才会孤独。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

当只有一个人生存在宇宙中,那样的话恐怕连孤独这个概念都不会存在。既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逻辑和常识(共通感觉)。但是,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即使是在无人岛上生活,也会想到遥远的海对岸的“某人”;即使在一个人的夜晚,也会侧耳倾听某人睡眠中的呼吸声。只要在某个地方存在着那个某人,孤独就会袭来。

但是,我们不可能让人际关系消失。人在本质上必须以他人的存在为前提,根本不可能与他人完全隔离。所以以“宇宙中只有一个人”不成立。

任何烦恼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以上“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这一观点,可能我们还不是很能理解,那我们换个角度来谈,自卑感

第一个使用“自卑感”这一词语的就是阿德勒。在阿德勒所使用的德语中,劣等感的意思就是价值更少的“感觉”。也就是说,劣等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是一种“自己没有价值或者只有一点点价值”之类的感觉。

一个155身高的男生因为身高很自卑,于是就对自己的朋友说,如果自己再长高10厘米,一切就会有所不同,但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长高干什么呢?你可有让人感觉轻松的本事啊!”的确,高大强壮的男性本身就会给人一种威慑感;而另一方面,矮小的我却能让对方放下警惕心理。看来个子矮无论是对于周围人来说还是对自己来说,都有好处,这就是价值转换。

这里的关键点就是,他的155厘米身高并不是“劣等性”

事实上,问题不在于有所欠缺。155厘米的身高只是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乍看之下也许会被认为是劣等性。但是,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你现在也有各种“自卑感”并深受其苦吧?但是,那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即使像身高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进行主观性的还原。

也就是说,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主观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把自己的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这全凭自己主观决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自由选择。

就是第一夜我们说的重新选择生活方式。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是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自卑感”是一个关于自我价值判断的词语,那价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例如,价格昂贵的钻石或者货币。我们会从中发现一些价值,并会说1克拉多少钱或者物价如何如何。但是,如果换种角度来看,钻石之类的东西也不过是石块而已。

也就是说,价值必须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即使1美元纸币所承载的价值是一种常识(共通感觉),那它也不是客观意义上的价值。如果从印刷成本考虑的话,它根本不等于1美元。

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我也许会把这1美元的纸币投放入壁炉中当燃料或者当卫生纸用。同样的道理,我自然也就不会再为自己的身高而苦恼。

所以,也就是说,价值问题最终也可以追溯到人际关系上,所以“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自卑情节只是一种借口

阿德勒也说自卑感人人都有,即使是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人人艳羡的绝世美女、奥林匹克冠军得主,都有。但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

但,人为什么会有自卑感

人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追求优越性,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学会独自站立,他们学会语言,可以与周围的人自由沟通。我们都有想要摆脱无力状态、追求进步的普遍欲求。人类史上的科学进步也是“追求优越性”的结果。

而于此相对应的就是自卑感。人都处于追求优越性这一“希望进步的状态”之中,树立某些理想或者目标并努力为之奋斗。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例如,越是有远大志向的厨师也许就越会产生“还很不熟练”或者“必须做出更好的料理”之类的自卑感。

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正确利用自卑感。我们应该摒弃自卑感,进一步向前,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进步;要更加幸福。如果是这样的自卑感,那就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有些人无法认清“情况可以通过现实的努力而改变”这一事实,根本没有向前迈进的勇气。他们什么都不做就断定自己不行或是现实无法改变。

这中间出现了两个词“自卑感”和“自卑情结”,这两个词看似一样,实则还是有差别的

就像“我自己的单眼皮感到自卑”或者:“他对自己的学历有自卑感”之类的描述中全都用“自卑情结”这个词来表示自卑感。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用。自卑情结一词原本表示的是一种复杂而反常的心理状态,跟自卑感没有关系。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坏事。就像阿德勒说过的那样,自卑感也可以成为促进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例如,虽然对学历抱有自卑感,但若是正因为如此,才下定“我学历低所以要更付出加倍的努力”之类的决心,那反而成了好事。

而自卑情结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做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具体就像“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或者“我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之类的想法。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大肆宣扬“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这样的理论,这已经超出了自卑感的范畴,它是一种自卑情结。

而A和B是否真的互为因果关系,阿德勒用“外部因果律”一词来进行说明。意思就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例如,前几天就有人说:“自己之所以始终无法结婚,就是因为幼时父母离婚的缘故。”从弗洛依德的原因论来看,父母离婚对其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创伤,与自己的婚姻观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但是,阿德勒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把这种论调称为“外部因果律”。

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如果抱着“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之类的想法,那就不是“不能成功”而是“不想成功”了。

简单地说就是害怕向前迈进或者是不想真正的努力。不愿意为了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乐趣——比如玩乐或休闲时间。也就是拿不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即使有些不满或者不自由,也还是更愿意维持现状。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那些用语言或态度表明自己的自卑情结的人和声称“因为有A所以才不能做到B”的人,他们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没有A,我也会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

阿德勒说,没有人能够长期忍受自卑感。也就是说,自卑感虽然人人都有,但它的沉重没有人能够一直忍受。

越是弱势群体,其实是占主导地位,就像婴儿,他不享有支配权和主动权,但却一直通过弱势特点支配着大人。而我们也经常通过卖惨来获取支配他人的权利。

人生不是竞争

只要自己不断前进,没必要把自己和别人比较。

但我们的自卑感就源自于和人比较。

但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我们都不一样。性别、年龄、知识、经验、外貌,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但是,我们“我们虽然不同但平等”。

人各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关乎善恶或优劣。因为不管存在着什么样的差异,我们都是平等的人。

无论走在前面还是走在后面都没有关系,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因为有竞争的地方就会有胜者和败者。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具体考虑,假设我们对周围的人都抱有“竞争”意识,但是,竞争就会有胜者和败者。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必然会意识到胜负,会产生“a君上了名牌大学,b君进了那家企业,c君找了一位漂亮的女朋友,而我确实这样”之类的想法。

如果意识到竞争或胜负,那么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尝尝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就会产生“优于这个、输于那个”之类的想法,而自卑情结就会随之而生。那么,我们就不知不觉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看成“敌人”。也就是会认为人人都是随时会愚弄、朝凤、攻击深知陷害自己、绝不可掉以轻心的狄然,二师姐则是一个恐怖的地方。

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这里,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能安心、不想成为败者。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但实际上,真的有人那么关注你,在意你吗?会有人24小时监视你?寻找攻击你的机会?恐怕并没有。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我们放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我们不再拥有竞争,那我们就会成为一种更加积极的关系——“伙伴”

如果你我都有“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做“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但是,一旦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就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也就能够拜托“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了,变得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并能够为他人的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当某人陷入困难的时候你随时愿意伸出援手,那他对你来说就是可以成为伙伴的存在。

关键在于,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所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之中,你眼中的世界就会成为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减少。

首先希望我们能够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如果能够从经验中明白这一点,那自然就不会再有怒气产生了。

不是不能发怒,而是“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易怒的人并不是性情急躁,而是不了解发怒以外的有效交流工具。所以才会说“不由得发火”之类的话。这其实是在借助发怒来进行交流。

发怒之外的交流?

我们有语言,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相信具有逻辑性的语言。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方是错误的。一旦这样想,辩论的焦点便会从“主张的正确性”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就是说,“我是正确地”这种坚信意味着坚持“对方是错误的”,最终就会演变成“所以我必须获胜”之类的胜负之争。这就完完全全的权力之争吧。

原本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毫无关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地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但是,很多人都会陷入权力之争,试图让对方屈服。正因为如此,才会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承认失败”。

因为不想失败,所以就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结果就会选择错误的道路。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

也就是说,眼镜模糊了,只能看到眼前的胜负就会走错道路,我们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才能够改变晚上自己。

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我们为什么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认为是“伙伴”,那是因为勇气受挫的我们在逃避“人生课题”(我们所缺乏的是获得幸福的勇气)

“人生的课题”非常重要,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方面和心理方面都提出了相当明确的目标。

行为方面的目标有:

“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

而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

“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不要害怕,这些目标可以通过阿德勒所说的直面“人生课题”来实现。

只要你变了,周围也会改变。必须要有所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不能等着别人发生变化,也不要等着状况有所改变,而是由你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

在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中,爱之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阿德勒说:“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人根本不可能一个人活着,只有在社会性的环境之下才能成为“个人”。因此,阿德勒心理学把作为个人的“自立”和在社会中的“和谐”作为重大目标。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呢?

阿德勒说:“在这里必须要克服‘工作’‘交友’‘爱’这三大课题。”但是,青年依然很难领会人活着必须面对的人际关系课题的真正含义。

我们之所以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能看成“伙伴”,是因为在逃避人生的课题。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假设我们讨厌a这个人,说是因为a身上又让人无法容忍的。但其实不是,那并不是因为无法容忍a的缺点才讨厌他,而是我们先有了“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未来逃避与a之间的人际关系。

阿德勒把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这个词很犀利吧。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对自己撒谎,对周围的人也撒谎。

决定我们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我们自己。

假若我们的生活方式是由他人或者环境所决定的,那还有可能转嫁责任。但是,我们是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责任之所在就非常明确了。

而接下来,我们需要的就是“勇气”

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的心理学”

如果再加上一点的话,那就是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而是“使用的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人类并不是会受原因论所说的精神创伤所摆弄的脆弱存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用自己的手来选择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方式。我们有这种力量。

我们希望听到具体“如何拿出勇气”的对策,我们下期见

也许是自由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