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侍郎孙长卿,曾经在和州任知州。
当时有一个老百姓来到官府,状告自己的弟弟被人杀害了。
孙长卿觉得这个人有问题,就问他:“你是几等户啊?”
这个人回答说:“我是上等户。”
“那,你们家有几口人啊?”
“除了老婆孩子就只有这一个弟弟了。”
孙长卿就德初了结论:“这个弟弟就是被哥哥杀害的,大概就是为了财产吧?”说完就派人审讯这个哥哥,果然就是哥哥杀害了自己的弟弟。出自丞相王圭撰写的墓志铭。
按:坏人搞的阴谋诡计而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只要仔细地揣摩他的发言,或者仔细地观察他的神色,或者有针对性的进行问询,或者是进行详细地调查。只要是使用者四个方法就能够洞悉事情的全貌,所以那些狡诈之徒根本就不能有所作为。
但是如果不会这些方法,那怎么又能称得上善于断案呢?
02
原文
孙长卿侍郎,知和州。
民有诉弟为人所杀者,察其言不情,乃问:“汝户几等?”
曰:“上等也。”
“汝家几人?”
曰:“唯一弟与妻子耳。”
长卿曰:“杀弟者,兄也。岂将并有其赀乎?”按之,果然。见王圭丞相所撰墓志。
按:奸人之匿情而作伪者,或听其声而知之,或视其色而知之,或诘其辞而知之,或讯其事而知之。盖以此四者得其情矣,故奸伪之人莫能欺也。然苟非明于察奸之术,则亦焉能与于此哉?
03
补
孙长卿:北宋官员,拼外租出仕,官拜兵部侍郎。咱们的所有故事里,这个属于明确的说明没有文采的官员,还是在北宋。“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
04
感
看的案例多了,就感觉这些案例和现在的理念多少有些割裂。
其实这个案子的话,动机还是合理的。这里发现哥哥有嫌疑的点是“察其言不情”,宋史中的记载是“察所言无理”,应该是一个意思。就是说,哥哥来官府报案,说的话有点问题。
窃以为,如果真的是弟弟被杀了,说话不那么正常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当然了,在特定的情形下,正常或者不正常是有可能易位的。
然后孙长卿就直接将哥哥拿下,开始审讯,然后就认罪了。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屈打成招也很难说。
还是那句话,不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