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参加第九届“教育行走”活动,通过好多个朋友的口中了解了这个“教育行走 一起写吧”挑战三百天写作活动,刚开始也是犹豫不决,我今天9月要上高三,事情实在多,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之前参加了祖庆老师的“七年之约”活动,每个月写4篇,发公众号,我基本上也是要等最后一周才发,每个月勉强完成任务。这个挑战三百天写作活动,每天要完成500字,要坚持300天,时间跨度很大,中间有事也不能有缺漏,心里不是很有把握。
这样犹犹豫豫地到了8月1日,又看到教育行走的微信群里有朋友在介绍这个活动,好几个我熟悉的朋友也加入了,我心痒痒的,心一狠,我也试试吧,就算记流水帐给自己看也有意义!当天晚上找朋友要了小尘老师的微信,告诉她我决定加入。
小尘老师很快就给了我一个专属编号,423,然后指导我开通了简书,告诉我一些注意事项,我当天晚上就先在“文质大课堂”小程序上写了一篇500字的小作文发了,然后想在简书上发,但是简书发的很不顺利,弄了很久没有成功,一直提醒我要重新注册,广告一直跳出来,当时已经晚上11点多了,我放弃了。还好在“文质大课堂”小程序上是发成功了。第二天,小尘老师跟我说,主要看“文质大课堂”小程序打卡,简书是辅助,它帮我们把写的东西保存下来,但也要把简书弄好来,“文质大课堂”小程序打卡上的内容是不能保存的。她发了一个处理简书注册问题的小贴士,在她的耐心指导下,我又重装了简书,捣鼓了半天,简书终于可以用了。平常我经常是先用手机在简书上写,然后写完复制发“文质大课堂”小程序。
从8月1日开始,一直到今天8月30日,我坚持写了快一个月,每天至少写500字,发现这项活动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从刚开始挤牙膏地写,到现在用个20分钟左右时间就可以完成,真是像很多老师们说的那样,写着写着就有东西写了。
我主要写些什么呢?我主要是梳理下自己暑假的学习的情况,比如暑假我参加了第九届“教育行走”活动,梳理了于杰老师的《我这样化解教育的艰难》,王弯弯老师的《化青色为浓郁——教育写作及投稿经验》课程,写了点心得体会。还看了两本书,张祖庆老师的《修好一颗心——教育写作十二讲》,冯稳秀老师的《藏在电影中的写作密码》,也整理了下其中内容,写了两篇读后感。另外,我还记录下最近我在班级让学生按号数轮流讲读《论语》的情况,还吐槽下青春期女儿在假期的表现。
有时候觉得实在累,上班完回去就想睡觉,脑子觉得空空的,没东西写,我就看之前买了很久都没有打开过的书,或者打开想看一直没有看的书,做一些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写不出来就想不出来,写的内容基本是摘抄,即使这样,也比走马观花地看书好,写出来还是会印象更深。这样坚持快一个月每个写作,我觉得写作的好处还挺多的。8月份主题是“我为什么参加挑战300天活动”,除了朋友们的推荐,我想主要是觉得写作这件事对自己有好处吧。
一、让每个月公众号4篇变得容易起来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必有奇迹”,新教育的这句话我真切体会到了。 8月份我的公众号4篇文章终于没有拖到最后几天,祖庆老师的“七年之约”活动提前了将近一周完成,以前一般是拖到最后一两天完成。我把参加挑战三百天写作活动的发在简书上的文章看了下,选了4篇稍微修改编辑下,就发到公众号上了。我觉得写作素材一下子多了起来,还有几篇我觉得修改下也可以发公众号,但想下个月可能比较忙,还是留点素材下个月公众号用。这样坚持下去,我觉得有可能会实现公众号日更。
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褚清源老师说:“就教育写作而言,好文章其实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做得精彩才得写得精彩,为了写自己的文章更有素材,我不得不去多做点事情。原来休闲时间可能只会睡觉、刷电视剧,现在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看书听课,课题资料收集,看到好的课程就想在自己学生上实践起来看下效果如何,实践中反思,反思后继续实践。即使是刷剧看电影,也想有没有可以写的地方,挖掘下有没有可以用在教育的地方。
三、让自己痛苦过去
伍尔芙说:“写下去,痛苦就会过去。”写作有疗愈的作用。自己在生活中是个内向不善言辞的人,碰到人际关系的烦恼很多就是忍气吞声,幸好有写作,可以诉诸笔端。自己的女儿可能也是受到自己性格的影响,也是如此。之前她碰到和同学交往不顺利想和她绝交的事情,她自己默默承受了一个多月,不知如何解决好,是忍一下风平浪静,还是忍一下越想越气呢?在她告诉我这件事后,我在公众号写下了一篇文章《从<我的阿勒泰>看女性愤怒情绪》,借李文秀和托肯的愤怒表达了女儿的愤怒之情,引用了《我们与生俱来的七情》中的一句话:“在大多数情形下,愤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您和某人结下仇怨,而是为了让对方以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您。”后来她同学家长看到我的这篇文章,带着孩子主动找我女儿沟通交流,冰释前嫌,两个人恢复了好友关系。我写这篇文章,本来只是想让女儿的同学能看到我女儿的愤怒,没想到还可以解决问题。
参加挑战三百天活动快一个月了,已经受益很多,越写越会写,希望自己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