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小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我们开始学习《小数的意义》,每一个单元在开启的第一节课,我都很纠结,很犹豫,因为怕开课开不好,后面需要补的内容就很多,孩子们学起来也比较困难,结构化思维的培养更是困难重重。也许是因为《小数的意义》这节课听了不少,也可能是因为前段时间参加东莞市四下教学资源建设的编写,所以对“小数的意义”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有更深刻的理解,所以这次开课倒是从容了许多,从测量导入,引出不够“1”时,我们需要更小的计数单位,因此就可以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都是十分之一,写成小数的形式就是0.1,所以十分之一等于0.1,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好像同样都是❀,用中文是“花”,用英文是“flower”,借助中英文,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句话的含义。两个班级的上课感觉是不一样的,第一节课,6班有点懵,不太能理解比“1”更小的计算单位,这句的话的实际作用,更多的需要教师引导和给予,而5班对数学的感觉是比较好,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觉得需要引入一个比“1”更小的计数单位,也就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这两个的课上的比较耗体力,因为想要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后取其中的一份,所以会借助手势,夸大的比划:把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与想象小数的意义。

为了建立“数的认识”的统一性,将整数与小数的认识建立联系,加深学生对把“1”平均分后产生新的更小的计算单位,除了教材上的内容,还另外带领孩子们整理整数与小数的关系线。以“1”为基准,往左边是不断累加的整数部分,往右是不断细分的小数部分,无论是累加还是细分都是10份10份的变化,所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5班同学对数学的感觉真的很棒,孩子们能想到数就是以“1”为中心,左右两边是对称的,左边第一位是×10,右边第一位是÷10,左边第二位是×100,右边第二位是÷100……有了这样的感悟和发现,孩子们在学习数位顺序表时,既然惊喜地说出:虽然看似是小数点把数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但是我们应该忽略那个小数点,而应该重视“1”,因为计数单位的变化是以“1”为中心进行变化的,所以小数部分的第一位不是“个分位”,没有“个分之一”,而是“十分位”,“十分之一”。

知识只是外显,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外显的知识培养孩子内在能力,数的认识最重要是培养孩子的“数感”,通过关系图的完善,建立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让知识和方法都能形成结构化。


今天还跟孩子说了“原认知”,因为孩子们喜欢先做数学书和练习册,其实孩子提前学习,也是锻炼自学能力的一种形式,所以我并没有禁止孩子不能提前往前做练习,但是有的孩子只是把练习当作任务,以为完成了就好,因此今天就跟孩子们说了“原认知”,通过自学,先知道了一些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尝试做了课本后面的练习,但是也有可能这些认识是有问题的,所以提前做的练习题有可能是错的,因此跟着老师写完新课后还要回顾自己先做的练习看是否正确,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补充】自学时未能明白的知识,或是【纠正】自学时错误的认知,借助课堂上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原认知,学习就是把不会的变成会的,如果一节课并没有把不会的变成会的,那么课堂学习就不曾存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