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达成目标
1. 学生能说出蜗牛的生活需求(如湿度、食物、空间等),并设计简单的“蜗牛家”,目标基本达成。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蜗牛家的制作,90%的学生能动手参与,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对蜗牛表现出浓厚兴趣,主动观察并记录蜗牛的行为,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不足之处
1. 讲解环节过长,导致部分小组制作时间不足,蜗牛家的设计较简单。
2. 提供的材料(如盒子、土壤)种类单一,限制了学生的创意发挥。
3. 仅以成品为评价标准,未关注学生在过程中的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改进措施
1. 提前准备更多关于蜗牛的趣味故事、视频和图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 在课前进行详细的分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制作蜗牛“家”的方法。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制作示例,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参考。在课堂上,要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3. 优化时间分配: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将制作环节的时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