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上课,张文质老师就旗帜鲜明地说道:“我不是教写作技巧,而是教写作理念的; 我也不是教写作理念的,而是教写作理解的; 我也不是教写作理解的,而是分享生命经验的; 我们也不是分享生命经验的,而是呈现生命体验的; 我们也不是呈现生命的深刻体验,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生命的意义的。”张老师一席话,我愣是琢磨了好几天,毕竟我是冲着怎样写作来的。是的!确实是三天两夜的培训没有一位导师讲到写作技巧的。不过没关系,写作研修班的老师不光会写了,而且很多都出书了。
参加了写作班研修班后,我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起《行走之歌》,有时感觉像中了“魔咒”一样。开心也好,不开心也罢,这首歌就是一味治愈的良药。
《行走之歌》
我一直在走啊
为了看看天上的太阳
我一直在走啊
为了看看水中的月亮我的城市
我的远方自由的教师创造自己的乌托
翻过一座山
我的朋友在前方
走进一座城
我的理想还在我心上
一群勇敢的人啦
什么都不害怕
一群快乐的人啦
走在自由的大地上
学习结束后,我一直在领悟张老师的开班寄语。因为领悟能力不强,一直不得要领,囫囵吞枣。在几天高强度的学习中,笔尖无法记录每一个重要的环节,每一位导师的分享直抵心底,激情澎湃。回来后,又感觉大脑一片迷茫,还是找不到出口。假如要我去给小伙伴们分享,我真不知道给他们分享什么。这个问题困扰我苦思冥想不得其果,就在我一筹莫展之时,小夏天的一幅画让我豁然开朗。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今天上午,我还在为今天的简书撰写构思内容时,小夏天走过来说到:“爸爸,这是送给你的画。”我接过画看到爱心上面就简单四个图案,我随口问到:“能给爸爸讲一下你画这幅画的想法吗?”当我说出这个问题时就后悔了,她才一年级啊!哪有我们成年人的想法。再仔细端详,我突然像找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几日疑惑顿时领悟。太奇妙了,有时别人的一句话、一本书、一幅画就茅塞顿开。
爱心❤:心随意动
暑假参加完“教育行走”,我就报名参加了小尘老师的300天写作打卡。觉得自己没有底气,随即发起了“清泉教师读写成长营”,一群人,一起结伴同行。虽然第一期只有三个营员,我们都坚持乐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越发觉得自己每天是在记流水账,每天的日更除了文字的堆积,可读性、文字功底、流畅性都无法拿出手。怎么办?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了第十一期张文质写作研修班招募令,不假思索我就报了名。
想在想起来都不敢相信自己哪来的勇气报名参加写作研修班。一个平时不敢写、写的又不好的数学老师 ,在别人眼里都觉得不可思议。有同事好奇的问我:“李老师,你是有什么想法吗?”哈哈!我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个还需要报班吗?你多练笔自然就会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还是毅然决然的报名了,而且,还会鼓动更多热爱写作的密友参加。因为只有参加了线下写作研修班,就能一探写作班为什么会成为新书孵化器的神话传说。
太阳:向阳而生
在回酒店的路上,和来自山东泰安的佟生老师同行。我们聊到了晚上即兴演讲的话题《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佟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命是天注定,运是可以改变了。”参加了教育行走,我是深有体会的。能来参加教育写作研修班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颗小太阳,自己在不断学习中发光发热,同时,也在照亮身边的人。对于我自己来说,向阳而生,吸收光,成为光。
小屋:原始积累
张老师在讲座中说到:一本书的孵化,就是十月怀胎,是作者长期的阅读和自我修炼。要从有意识的聚焦中,寻找有价值的主题;始终把研究始终放在写作之前;把人生变“小”,眼光变“深”,目标变“现”;不管别人怎么看,先盖一间小房子。
盖房子急不得,只有年复一年的积累“建筑材料”,才能在“工匠”的巧手中变成漂亮的小房子。从现在开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找有价值的主题,沉下心来研究、写作,为建造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花朵:水到渠成
从彭峰、毛忠民、樊秋妤、皮孟玲、苗旭峰、王大庆几位导师的分享中,我们逐渐清晰,完成一本属于自己的著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几位导师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管是班级建设、还是学校管理,几位导师在自己的岗位深耕多年,将自己的研究心得撰文留档。一次机缘巧合遇到张文质老师,张老师的一句“你可以出书了。”相信他这句话的老师真的都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我认识的朱胜阳、苗旭峰添砖加瓦、王大庆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个写作班不教写作技巧 ,需要我们在研究和写作中不断感悟。领悟到了,就离出书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