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三:人工智能无法形成图景
现在的机器难以全面胜任人类翻译的工作还有个原因,就是人类的翻译员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这句外语听懂了,他脑子里会浮现出一幅图景,他看到了这幅图景再琢磨用汉语怎么把它说出来,这是个正常的步骤,但机器没办法浮现出一个图景,它只知道这是一些字符,它玩弄的是字符之间的关系,因此会产生很多误差。
有人说这个“图景”到底是什么?我就举一个例子,日语有一个特点,在日语里面主语可以变得很长,为什么主语可以变得很长?因为在日语当中,在主语和余下的部分之间有一个分隔的符号,这个符号大致可以念成“哇”,有时候是“嘎”,但是更多的是“哇”,用“哇”这个符号喊出来以后,你会觉得前面好像是主语了,所以它主语就会变得很长。它不担心别人搞不清楚主语和后面之间的分界在哪里,因为这个分界一直在,用“哇”来做分界。
如果一个人要用日语的思维来说汉语,那就有意思了。比如,我用汉语说一句句子:小张早上起来,梳头梳得很慢,洗澡也洗得很慢,吃饭也吃得很慢,上学的路上吊儿郎当,最后进了教室,迟到了五分钟。这个句子应该说是很典型的中文思维的句子,日语思维的这个句子即使用中文讲你也会觉得很别扭,它会说成这样一个样子:早上起床磨磨蹭蹭的,梳头的时候动作非常迟缓的,在上学的途中左看右看的,最后又迟到了五分钟走进教室的那个同学,“哇” ,是小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