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能会因课堂上与学生的共鸣而满腔热忱,也可能会因课堂的死气沉沉而一筹莫展。教师的课堂也和生活、人生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如果我们将教学中的低谷比作困境的话,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才能摆脱教学的困境?
在思考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想清楚教学困境的来源。首先,困境源于学科,我们传授的学科像生命现象一样广阔而复杂,其次,困境源于学生,我们教导的学生或许比生命现象更广阔更复杂,最后,困境源于自身,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如何为人,也就如何教学。
“教如其人”。回顾教学的日常你会发现,那些生活中一丝不苟的老师他的课堂也是严谨的,那些生活中很随性、松弛的老师可能会给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我们暂且不说那种好、哪种不好,只是从中确实能发现课堂风格就是教师风格的一个缩影。
帕克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教学,就像是反应教师心灵的镜子,如果我们直视镜子,就获得了认识“自我”的机会。在教学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我的内心状态投射到学生、学科以及我们三者之间的相处方式上。教学无论好坏都来自于内心深处,优质教学需要我们认识自我、认识学生、认识学科,而认识自我有利于我们教好学生、教好这门学科,归根结底优质的教学依赖于教师的自我认识。
在工作中,我们比较关心的是:要教什么学科、优质的教学需要怎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结果,然而我们却很少思考:一名教师的自我品质是如何形成的,她与学生、学科、同事以及世界怎样建立联系的,教育体制怎样才能支持她进行更优质的教学?即忽视了教师的内心。
教师的教学与他的成长、生活以及自我洞察力是息息相关的。优秀教师能形成的广泛联系不在于他们的方法,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各种教学技巧自有各自的作用,但教学技巧要发挥敲到好处的作用则因人而异:当我们更多更深地了解自我时,我们就能学到展现而非掩饰自己个性特点的各种教学技巧,由此可产生优质教学。也就是教学中除了妙招、窍门、技巧之外,还要能够触及心灵。因此,教师如果教师能够从心中滋生出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追求,促使自己的人生完整协调、生机勃勃,或许教学也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在AI技术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很多人开始借用技术的力量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便捷、轻松”,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解放,但也要警惕不要让自己沦为外部力量的牺牲品,在自己的思考中有选择地应用。教育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依赖外部的各种技术办法,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更新颖,但它或许不足以长时地维系人们关注教学的热情。
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心灵才是干好一切工作的来源。(待续)
摆脱教学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对学生了然于胸。
所有真实的人生都在于相遇——布伯。
你要做的无非时表明,你可以将波澜起伏的人生全部都用来造就非你莫属的自我。如果你真正地掌控你面对的一切、你从事的一切……你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义无反顾的勇士。——斯科特-马克斯韦尔
教学勇气是教师在面对强人所难的苛求时,让能尽心尽力地坚持教学的勇气。
职业是你心中的深层愉悦与外比的深层渴求一拍即合的地方。——比克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