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认同,深受人际关系中他人的影响,记一个人怎么定义自己,常与生命里所经历的人际关系有密切的关联。如果能创造一个平台,让大家有机会去说自己的生命故事,彼此成为观众有共鸣,互相被感动,然后在故事里互相学习,珍贵的生命智慧。在见证仪式里,当观众聆听当事人的故事后,不能表达自己受到的触动及学习体会。让细说者的故事不只是受害者的故事,而是对人有贡献,值得被学习,可以感动他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的力量就会不同。
1、跟孩子互动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里边当专家,让孩子来主导。
2、对孩子的支线故事有更多的欣赏,好奇,见证孩子的自我认同就会不一样,生命就会更有活力。
3、不要可怜一个人,可怜是一种高高在上,以优越的姿态去看一个人。单亲不是问题,谁说单亲的孩子就很可怜,谁说单亲家庭就是破碎家庭?对于单亲家庭的刻板看法,往往会让单亲孩子的故事越走越窄。单亲的孩子依然有爱有快乐有追求。
4、当事人的故事被聆听被理解被回应被感动,诉说者的故事,就不会只是“受害”的故事,而是“对人有贡献,值得被学习,可以感动他人”的故事。故事就变得有价值,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而变成可宝贵的资源,稻草变黄金
给孩子一个舞台:观众与见证
主流文化会运用本身的资源与权力,创造很多舞台和观众强化其重视的价值观。
提供一个舞台和观众,让属于个人独特的故事被叙说,见证故事中人的珍贵美妙,才能被彰显看重。叙事取向的助人者会运用各种管道与机会,创造观众,创造舞台,让当事人独特的声音有机会被看见与喝彩。观众也包括生活中的人,比如父母,老师,朋友等等。
在叙事治疗里,局外见证人就在为知县故事创造观众和舞台。叙事取向认为,人们的自我认同乃是在社会互动里建构而来,因此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人际网络会深深影响人们的故事与认同的发展。在局外见证人的运作里,透过特别挑选的观众来听支线故事。有了观众,舞台自然就被架起来。珍贵故事在这里就有机会被看见,被荣耀而成长茁壮。
珍惜问题,接纳问题,理解问题。问题背后蕴含不一样的视角。有期待,有在乎,有改变的机会。
对于孩子,我们不要当专家,要让他自己选。需要建议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建议,这是针对家长角色。
给孩子一个舞台,关注与见证。这指的是用重要他人来对当事人带来影响,如同焦点解决里边的关系问句。叙事疗法中是说给孩子提供一个舞台,让孩子来呈现自己有机会去讲述自己的支线故事,然后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作为观众去聆听。
孩子讲述之后,他最重要的人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听到了什么,表达自己的理解,表达对孩子的欣赏,那么孩子的支线故事,他的生命就会变得更为丰厚,接下来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同也就会发生积极变化。生活中我们抓机会去好奇孩子的那些表现不错的地方,感兴趣的地方,他的优势、他的特长、他的爱好、他的兴趣、他的开心点等等,他讲述的同时,我们就在旁边非常专注的用心的去听,努力的理解他,听懂他,然后把我们听到的内容再反馈给他,孩子可能还在给我们一些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就会发生积极变化。
我们在更多时候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可能都是孩子的学习,都在围着孩子的学习和成绩进行,其他方面我们可能就直接认为他不务正业,我们的孩子可能有很多的美好经验,美好故事,他自己很多独特的方面,往往就不会被人看见,不会被人听见,不会被欣赏。他就没有机会去发生接下来他的美好经验。
社会建构论认为我们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看法,往往源自于我们跟他人的互动。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也会直接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反过来说,我们对孩子的评价也会直接影响他对自己的评价。一个人怎么定义自己,常常与生命里所经历的人际关系有密切的关联。
如果有机会让孩子的重要他人走入孩子的支线故事里,并去支持,对于孩子的偏好故事与自我认同的发展,常常是一种令人惊喜的帮助。这给我们提醒,我们要对孩子的支线故事,要有更多的好奇,欣赏,见证。这样的话,孩子对于自我的认同就会不一样,孩子的生命就会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