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识类的书目,我通常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我想确认我接受的教育是否有偏颇,以及我是否有常识知识遗漏。今天读的是前三章,还是有不少收获。
《说文解字》第一:把“小学”放在第一,挺有意思,不过想想,没有字的承载,那么其他的文化将无所依凭。从“小学”出发,能让我知其源。收获如下:首先是“仓颉造字”的讲解,“仓颉”是在秦文字统一的政治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这一名称的由来我一直未细想,今天读到了音近“商契”,暗示文字起源于夏商之间,倒是让我眼前一亮:这么拗口的名字果真不是随意而来。其次是书体的演变,短短四百字,对从小篆到简笔字的演变说得很清楚。
《周易》第二:“六经”的顺序中,《周易》逐渐排到最前面的原因,今天通过阅读,算是理清了之前的疑惑:一本卜筮之书,如何一跃进入儒家经典。从巫术本来面目到哲学化的儒学理论可能是思想的必然。
《尚书》第三: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散佚,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二十九篇,也真假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