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娟老师《猜猜他是谁》观课有感
河南 张志华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本次习作教学为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执教老师着力在创真镜激童趣、解真题链生活、启真用促思维三个方面,适时引导,努力帮助学生完成单元习作,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和素养。
1.创真镜激童趣,学一点技法。学生写作文,是需要一些技法的。在本次习作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从游戏体验中提炼总结如何把人物写得与众不同的锦囊妙计,在外貌描写中“抓特征”。在提示学生除了写外貌后,还可以写“爱好、性格、优点”等特点。让学生思考总结如何说清楚的妙招即:举例子。助力学生学会写《我有一个想法》。教师教作文,也是需要一点技法的。教师不要当技法的灌输者,应该像篮球教练一样全程陪伴,从写作前(观察和积累)、写作中(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指导至写作后(修改与誊写)。在学生写作偏离方向、出现谬误时,教师随时喊停,及时纠正,保证写作指导的高效,避免出现学生“学了仍然不会写”的问题。培养习作兴趣,教师的鼓励必不可少。教师积极的课堂评价,有助于学生树立习作的信心,消减畏难情绪。如本课的作文点评环节,教师积极鼓励,学生习作兴趣愈加浓厚。
2.解真题链生活,习一点能力。本次习作教学,着眼于习作能力的培养。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能力为取向,以“生活真体验”为路径,感受练习把人物介绍清楚的习作方法,摆脱了“教作文是教语言”的下层思维,从“教一篇”到“教一类”的上层思维过渡,使本次习作教学有了延展功能。就像“在游泳中学习游泳”一样,学生本次习作也是在习作技法学习中完成的。有了习作技法的加持,学生当堂习作、充分实践,反复依据评价单自我审视、互相评议,再依据评价建议自我修改,习作能力得到了相应提升。
3.启真用促思维,得一些素养。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完成习作的互相评价和修改,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深入交流,提升的不仅仅是习作能力,更通过作文这一载体,体会到使用文字与人交流的成就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联系课内外,关注真实情境,关注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思考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