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研读“我如何缩小差距,追踪反思和分享学习”这一章节,内心满是收获与感动。在此与大家一同分享探讨。
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即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个人学习反思能力同样关键,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反思的学生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升自己。而缺乏反思能力的学生则可能在原地踏步,难以突破学习瓶颈。这种差异日积月累,便成为拉开学生间差距的关键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与未来发展走向。
阅读本章时,我觉得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
第一点,所谓缩小差距,绝非简单的数字或成绩上的靠近,而是自我与既定学习目标的精准对接,以及和过去自己的不断超越。这一章主要是通过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开启自我反思能力的大门,将学习的内驱力从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探索、去成长、去突破。
第二点,这一章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学生追踪自己的学习、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在这三大问题的解决实施中,秉承的原则都是:强化成就感,弱化不足;强化成长点,弱化缺点。这并非是对问题的刻意回避,而是深谙教育心理学之道。我们都知道的马太效应:成功者总是越来越勤奋,失败者总是越来越沮丧。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或者说是,欲抑先扬。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点,可以学习方法上的、可以是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情况,哪怕是一个人的坚持。让他们看到优势所在,自信心与日俱增,内动力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强。心理学上还有一个词:催眠。这也算是一个自我催眠。如果,一个人天天都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那生活就会变得生无可恋。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哪怕微小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成功时刻,为他们的学习之旅加油助威。
第三点,从具体的操作方法来看,学生在自我学习追踪过程中,记录任务和评价信息,学习日志、记录袋都是关键的抓手。在这里,我想再补充一下,学习日志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是与老师、同学的对话,也可以是与自己内心的深度对话,其核心目的都在于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于自身的进步与蜕变。
第四点:学生的反思可以从多维度,多层面、多角度来开展。从维度上看,涉及到了个人成长、参与的项目、获得的成就以及作为学习者的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反思的时机上看,可以是课堂上的某个学习活动,到整堂课的学习历程,一天的学习体验,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都可以成为学生反思的素材。从组织形式而言,个人的独处静思、小组的思想碰撞,也可以是班级的集体智慧汇聚。而在时间的跨度上,可以是短暂的一次学习活动,可以是一节课、一天、一周乃至一个月的学习周期,都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上去回望、审视自己的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实现自我评价能力的逐步提升,在不断反思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第五点:学生学习分享的机会与平台不可或缺。我记得我曾经提到过费曼学习法,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向他人阐述,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学生通过写作、参与家庭会议、在学校组织的分享活动中担任主角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心得体会以及探索体验娓娓道来,在收获他人认可与掌声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
总之,这一章节就是要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用心去点燃学生内心的学习之火,助力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