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
首先这节课我通过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引入该课堂,接着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再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
再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我认为在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接着我将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
观察完后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并且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让学生交流云量与天气的关系,把云量分别与“晴”“多云”“阴”建立起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补充气象学家区分晴、多云和阴的标准。
在12月13日,我参加了天回片区的科学联合教研活动,收获颇丰。小学科学的课堂设计要充分体现科学的探究实践,让学生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间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设计实验教学时要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出科学问题,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合理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搜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对结果进行解释与评估;准确表达观点,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许丹老师的斜面这节课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让学生利用器材搭建一个斜面,完成特定的搬运任务。认识到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相当广泛,给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非常值得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