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渊老师写的《高手教师》在书堆里有好长一段时间了,昨晚开始翻,没想到,这次翻看,激发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
1
今早起来,继续读一篇。我读的是《跟你讲个笑话:我学会了健美操》。从题目上看,这篇好像讲魏智渊老师学健美操的事,实际上,魏老师谈的是学困生的问题。
因为,在学健美操方面,魏老师是一个学困生。他很努力地学,不断地提前练习、刻苦练习,但在健美操队伍里,他仍然是倒数几名。
他借自己学健美操的事,展现学困生的心路历程:挫败、沮丧、难过……渴望帮助、渴望单独辅导……
他说,“许多老师读书的时候都是优等生,这在一定层面上妨碍了他们对学困生的理解。”换句话讲,有过学困生经历的老师可能更能与学困生共情。
2
我想起了于洁,她是全国知名的帮助问题学生走出困境的专业户。她曾经在讲座中提到,她之所以对那些问题学生更加理解,是因为小时候她曾有过类似的悲苦经历。
于洁老师四岁丧母,五岁跟着奶奶学买菜做饭,继母生下弟弟之后,常常骂她和奶奶。这些经历导致她更能理解后进生。
我也想起了我自己。在学生时代,我发现我有做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经历。这或许能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
小学低年级时,我是优等生、班干部,老师对我的宠爱、严格、关注和鼓励历历在目。
作为优等生,似乎总是被老师关注、喜爱和包容,与小伙伴们玩得也疯狂。那时,学习似乎与天赋有关,与努力无关。
到了中学,我是中等生,除了羡慕老师宠爱的那些优秀学生外,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争取成为优秀学生上。
读研究生时,我成了最后一名的学困生。我跟魏智渊老师学健美操一样,读研究生时,无论我怎么努力我都学不好。
我很孤独,觉得老师不懂我。我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但又无从开口。我很痛苦,我知道我辜负了父母的期待,我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可是,我就是学不好。怎么努力都学不好。我想放弃,但又不能,我每日纠结痛苦,但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虚度时光。
3
我想起了A班的阿超和阿泰。去年我开始教他们,直到今天,他们每次考试都是个位数。他们在我的每节语文课上都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的内心一定跟读研究生时的我一样痛苦吧:因为父母的期待不得不坐在教室里,但无论努力怎么也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
阿超和阿泰需要的是帮助和理解,也许,他们确实不擅长学习语数英等知识,正好像我读研究生时不擅长做研究写论文一样。但是,至少,我可以让他们在教室里过得快乐一点,我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不要求他们跟其他孩子学得一样好,不对他们存有偏见。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有他们擅长的领域。他们的优势需要我去发现和鼓励。
下周一,我要安排阿超做我的小助手,帮我搬作业本,还要安排阿泰做我的小助手,帮我拿水杯……我要让他们成为我的左膀右臂,这样,会更容易发现他们隐藏起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