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因其性质与特点,阅读教学承担着阅读理解、语言教学、技能训练、审美熏陶、习惯培养等多元任务;就其一篇课文来说,既蕴藏着语修逻辞、篇章结构等语文知识,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主题和思想内容。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乃至开发,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是每位语文教师首先要完成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到“教什么”的问题,关系到教学的走向和效率问题。
《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了李时珍师徒为编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投宿“破败”古寺的故事。故事围绕“夜宿古寺”这一核心内容,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通过环境描写的衬托,描述了李时珍师徒因为赶路点面结合错过了客店,住破庙,啃干粮,喝泉水,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亲口冒险尝草药的经过,体现出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课文在写法上有两在特色:一是通过精准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二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品格,以景抒情,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两个特色都是本课的文本价值,但第一个特色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训练过,不应成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第二特色虽然在很多课堂上有所关注,有所体现,但并没有作为核心目标进行落实,几乎都是浅尝辄止,停留处于蜻蜓点水的层面。反之更多的是以“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作为灵魂,将教学重点定位在通过动作、语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上,将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还是停留在“教课文”的窠臼。
如何体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篇”的语文价值?如何在众多的语文内容里,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这一篇”的特点,选择合宜的教学价值,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呢?通过研读《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国培研修团队对《李时珍夜宿古寺》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设计及研讨、基于团队协作的教学设计及研讨、基于实践反思的教学设计的探究,让我们能管中窥豹,在其中窥见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整合?如何给课堂“瘦身”,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课一得,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路径。
首先是目标的确定要合宜。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对教学具有导教、导学、导检视的功能。第一次基于个人经验的设计,刘老师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将第一课时的目标确定为:1.学会生字新词;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目标为1.抓住关键词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2.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3.了解景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第二次基于团队的设计,目标确定为: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等词语的意思;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3.了解景物描写在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第三次基于实践的教学设计中的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等词语的意思;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说出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步骤;3.知道景物描写在表达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能识别正误,正确运用。审视刘茂亮三次教学设计的目标,描述从模糊走向清晰,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各自为政走向环环相扣,从教知识走向教技能,从目标的确定真正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
其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当。《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传说性故事,不是历史性的经典名著。它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例文,承担的教学任务是凭借这个语例让学生掌握某项语文知识和技能,人文感悟、情感体验之类的教学内容在本课学习不是主要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认识,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会出现开篇所讲的围绕核心句子,感悟李时珍的品质,停留在教课文的层面,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失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及其本体性。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发现“这一篇”的特质,以“这一篇”的特质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依托这一特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或技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一课一得”。在经过团队的研讨,专家的指导和个人的探索,基于学生的学情,刘老师最终以本课的语言特色——叙事过程中多次穿插景物描写,并以景物描写交代时间的变化,生活的艰辛,烘托人物的品质,表达作者的写作意途,将景物描写作为教学内容。
其三是指导要细化,让学生学有所得。要将静态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程序性知识,实现课堂教学的“一课一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第三稿中,刘老师围绕景物描写,以“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表示时间的变化、衬托人物的形象”进行课文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规律——想抒发某种情感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恰当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最后迁移运用。以课文内容为基础,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规律填空,在填写的过程中,既让学生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又能加深对李时珍崇高品质的感悟。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加上恰当的景物描写“今天,老师宣布我在上海市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一放学,我就往家跑,道路两旁,”将学生的生活与阅读教学的通道打通,能激活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运用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遗憾的是,如果刘老师能根据专项训练课的程序,在总结规律后,出示两组变式练习——几个正例和反例,文具学生在比较、判断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指导更细化,训练更加扎实有效。
语文教学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能从一篇课文中发掘隐藏的语文价值,立足文本,依据学情,从众多的语文价值中筛选出最核心的内容,聚焦一个或者两个点,给课堂“瘦身”,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实现语文课堂的“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