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第四十三条建议《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学完受益匪浅。我想让儿童愿意好好学习是所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都想看到的,但是对于如何激发起儿童愿意好好学习的意愿和动力,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探究的问题。
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劳动地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脑力劳动以及人情味,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地亲人带来喜悦使一种高尚的情操。苏老师的这一条建议一阵见血也展现出了教育的真谛。一个心地善良、关心别人的儿童,他会有很大的意愿为了父母带来欢乐,愿意好好学习的。
其实苏老师的这一建议就上升到了道德品质的培养之上。其实想来教育就是一个复杂神圣的塑造人的过程。但是我们为了偷懒就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要求压迫孩子们去学习去提高学习成绩。这种简答粗暴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甚至大行其道,深入到了家长和老师的思想意识里。我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关心孩子是否取得了好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考不好了就开始各种比较指责焦虑,没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成长环境。
这些谬论教育思维不仅仅在侵蚀着家长的思维,让亲子关系更加激化,而且不断地侵蚀摧残着孩子的心灵。所以如果要想让孩子愿意学习,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家长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是道德素养的提升、健康的体魄、完整的心理和乐观开朗的性格,当孩子培养起这些能力和素养的时候,学习和考试上的焦虑全部迎刃而解,而且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是积极向上的。
所以最根本的根在老师和家长落后的教学思维这里,我们家长和老师是最应该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孩子的成长发展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中用心陪伴每一个孩子,对于孩子在学习、在劳动、在成长路上的点滴进步都要肯定表扬,培养啊hi咱们的乐观精神尤其重要,只有这样的孩子他们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相信自己有改变现状的力量。
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高质量陪伴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是对他们真正关心和爱,是平等地对待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有安全感和价值感。在家庭中一定要培养激发起孩子们热爱阅读的兴趣,这是影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兴趣之一。
作为老师更不应该用一刀切地眼光和态度来要求所有的孩子,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家庭成长的环境、父母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原生引导、不同性格脾气的家长、甚至家庭的变故、孩子的智力等,这些所有的一切都造就了孩子的独一无二。有的孩子可能轻松考得好成绩,但是有的孩子可能多努力刻苦也就考个及格的分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用宽容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一生的发展和成长,不要用学习成绩来评价衡量一个孩子,这样只会葬送一部分孩子的美好人生,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陪伴他们一生的成长,为他们的一生服务。这才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和意义,也是我们教育最伟大和最幸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