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魏国的国渊担任魏郡太守的时候,有人写小作文诽谤曹操。曹操勃然大怒,就像知道这小作文到底是谁写的。国渊就请求将小作文原件流了下来,并没有显露出来。
国渊仔细研读小作文,发现小作文中引用了不少二京赋中的内容,他就命令手下说:“魏郡也是个大城市,但是我发现这里的年轻人学识都非常一般。你去找几个年轻代表,我鼓励鼓励他们去学习。”
手下就找到了三个少年并带领着少年拜见国渊。国渊对少年们说:“你们没学到电子上啊,连二京赋都没认真学过。这二京赋可是好文章啊,但是不被世人重视,很少有人精通这个。你们啊,去找精通这篇文章的人,跟着他们好好学习。”
只十天,少年们就找到了一个精通二京赋的人,前去学习。
国渊的手下就请求他写下变迁,拿回来和小作文的笔迹一对,果然相像。于是将这个人收押审问。果然就是他写的小作文。故事出自魏志本传。
按:右丞王安礼在开封府任职的时候,有一封匿名信,告一家富豪谋逆。这个消息搞的开封人心惶惶的,不过王安礼却从来没当回事。
几天之后,这个事惊动了皇帝。皇帝下旨命令彻查此事。
王安礼派人将富豪家搜了个底朝天,没有发现什么证据,就问富豪:“你和谁有仇啊?”
富豪回答说:“几个月之前,有个陌生的马贩子找我借钱,我没有给,他看上去不太高兴。”
王安礼就派人以别的事将这个马贩子,骗到了马贩子的字迹,和匿名书上的字迹对比之下,发现非常相似。王安礼就将这个马贩子收押审讯,果然是他造的谣。
王安礼用的就是国渊查案的办法。故事出自现代人写的小说。
郎中葛源在担任吉水令的时候,就抓捕了和寡妇说话的人,才知道了真想。故事已经收录在察奸门了,那个故事用的也是国渊查案的办法。
02
原文
魏国渊为魏郡太守时,有投书诽谤太祖者,太祖疾之,必欲知其主名。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书中多引二京赋,乃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者。其简开解少年,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此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似出一手。收问,服罪。旧出魏志本传。
按:●王安礼右丞知开封府时,或投书,告一富家有逆谋,都城惶恐,安礼不以为然。后数日,有旨根治。搜验富家,事皆无迹,因问:“曾与谁为仇?”对以:“数月前,鬻状马生者,有所贷而弗与,颇积怨言。”于是密以他事绾马生至对款,取匿名书校之,字无少异,讯鞫引伏。此乃用渊核奸之术者也。见近时小说。
●葛源郎中为吉水令时,捕与寡妇间语者,验其对。事已见察奸门。是亦用渊核奸之术者也。
03
补
国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经学大师郑玄的高徒。被曹操征辟,委任屯田,业绩显著。
太祖:即曹操,东汉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被追认为太祖。
二京赋:东汉辞赋,张衡的代表作之一,是汉赋中的精品。
王安礼:北宋大臣,追封为魏国公。他是王安石的亲弟弟。
04
感
现代刑侦,笔迹的鉴定技术已经是一门成熟的技术了。其实如果不是写的非常标准的字体,想完全模仿一个人的笔迹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要想把笔记对比到稳定的程度,就需要海量的检材。
所以,检材就无比的重要。甚至说,单一的检材都还不足以去顶字迹。
当然了,这都是基于现代科学。
三国时期,实在是不能太过强求,主要还是学习国渊的断案思路。
这里是用字迹锁定了真凶,不过说起来还是这个人的遣词造句露出了太多的破绽。相对于字迹,人们更不容易隐藏自己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