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和一年级小朋友们迈入了《起点和终点》的学习,回顾自己这周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1、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
让小朋友们化身为裁判员,说一说运动会中跳远比赛的规则,小朋友们畅所欲言,通过动画的三只小青蛙跳远来判断谁跳的更远,通过提问“如何做到公平”、“如何知道每个人跳了多远”、“如何知道谁比谁跳的更远”,让学生初步了解起点、终点(离起点的最小距离)以及具备公平意识。
探索环节:
①让学生化身为运动员,比一比谁的纸蛙跳的更远。学生会更认真的倾听比赛步骤以及规则。
②我也会化身为运动员,演示我的参赛过程,让学生看看我的过程是否标准,如纸蛙一开始超过起点,是否正确,为什么?强化学生的公平意识以及规则意识等。如纸蛙跳成不同的状态,如何画终点,强化确定终点。同时引导学生判断我的比赛结果,用距离来表述。
研讨环节:
让学生化身为观察员,通过视频展台展示各组纸带,和小朋友们一起评比出前三名,请前三名的组各派一位参赛选手和记录员参赛,其他同学作为观察员看一看上台比赛的参赛选手的比赛过程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公平,最后让他们评选出冠军并说明理由。
2、教学语言要具有感染力
通过上周的赛课的心得体会,我尝试着用“看来啊,这位裁判员非常严谨,很认真仔细哟!”、“你可真是火眼金睛”、“你表现得真棒,郭老师都想给你颁发优秀裁判员啦!”等等语言,并适当加上一些肢体动作,鼓励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确实会更沉浸在这个角色和氛围中,能够比较专注。同时我会通过提醒他们是裁判员、观察员、运动员,要遵守纪律,以身作则。这样小朋友们确实会更迅速坐端正,背打直。
3、分共合作,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遵守实验纪律意识
因为小朋友刚接触分组合作实验不久,并且通过上节课的实验以及第一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朋友会独占实验材料,不会自主分工合作,导致不团结、有争执的情况。后续我修改了我的教学设计,在纸蛙比赛开始前通过提问设置不同实验情况,让小朋友分享如何解决,再次强调实验纪律。同时对于本课我设置了四个角色,即实验保管员+实验记录员、运动员1、运动员2、运动员3,让他们协商选择角色,在实验过程中按照分工进行,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实验环节,会更团结协作。
4、课前需要了解各班学情
在课前,听了同组老师分享她让小朋友们在课上折纸蛙的情况,我决定自己折纸蛙给小朋友们体验。在第一个班进行分组纸蛙比赛时,有很多组举手不会使用纸蛙,都举手呼叫老师,导致课堂实验纪律比较吵闹,该环节花费的时间比较久。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不适合自己折纸蛙,但是我默认他们会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以及经验使用纸蛙,这说明我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透彻,未来我会注意教学前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学生的前概念,完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