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核:百岁老人被后代谋杀。
毕飞宇的《祖宗》大概讲述的是一位近百岁的老人,因为牙齿没有掉落,反倒是长出满口牙来,而被孙子们怕死后成精,决定在百岁宴上为她拔牙,最终因流血过多而死亡的故事。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大龄老人,我们总是会说一些祝福话,什么寿比南山,什么长命百岁等,看完这部小说,我才知道人们言语的虚伪与人性的丑陋。
《祖宗》原是以重孙“我”的角度来写。我与百岁的太奶自然不会有太多生活交流,更没有摩擦可言,在我的印象中,她是沉默的如雕像如古董,以我的对太奶的感情,也许就是停留在敬重上。
按礼仪上,我们小辈自然是不仅是敬重,也要照顾好她的晚年生活,可这些都与我不搭边,因为有父辈,自然轮不上他来表现,所以,他只是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
即使后来被父亲叫回来,商量拔牙的事,我的态度也只是停留在“怎么可以这样做?”
我没有阻止,尤其是听到太奶有可能会成精的时候,我的的恐惧大过了他的震惊,尤其是守灵听到棺材里的挣扎声音,他也是害怕,而没有去打开棺材。
按说,我是读过大学的人,接受着现代教育的人,百岁老人长牙成精说法应该被他制止,他非但没有,还接受了,默认了,最终成了杀害太奶的帮凶之一。
这大概就是讽刺,在教育面前,迷信依然屹立不倒。而迷信的背后是恐惧,人们常按最保守的思想考虑安全问题,也就是宁信其有的防备去解决问题。
文中的另一讽刺,还在于,我们抹杀了祖宗。
我们来自于祖宗,却因迷信要灭了祖宗。
而迷信是什么?迷信是虚的,是没办法验证的,是穿越时间和空间存在的。,它同时是能带来无限想象的,这种现象激发了人的内在保护机制,也反应了人性的自私性,为了安全即便是祖宗也该杀就杀。
逢年过节,或者给老人过寿,大家有说有笑盼着老人真的能长命百岁,能寿比南山,之所以能说得如此轻松那大多是因为不管自己的事,如果家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是不太健康的老人,有几个身边的人盼着它长命百岁,大多是盼着早点死去的好。
老人长牙会成精,说是迷信说法,其实还是掩饰人性的自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