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讨——黄曦苇听说课《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3月1号周六的晚上,我们在腾讯会议上对一节听说课进行了课例研讨。本次讨论的课例是七年级黄曦苇老师带来的听说课《My favourite subject 》Section A 2a-2f。

      首先,莎莎老师为我们解读了语篇内容,她解读得非常详细。一个人必须对教材每个板块有特别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整理出那么清晰的框架图,可见,莎莎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她每次认真学习探索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莎莎老师从单元和课时进行分析,具体从课程内容六要素进行分析。首先,本单元涉及的主题是“人与自我”,对应的主题群是“生活与学习”, 其次,莎莎老师从课本教材内容,语篇(语篇类型,语篇内容、语篇主题、主题意义)(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分析, 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单元整体分析(单元主题观念图,单元语言大观念,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目标分析(单元目标、语篇目标),课时教材活动分析(what/why/how),学情(背景层面、语言知识层面、语言技能层面),本课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分析。

      接着,杨诗云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课例流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展示、课件展示)很清晰,让我们对这节课更加清晰。最后,梁树丽老师进行了评课。首先,梁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县域教师创新教学课例评价标准。(教学理念和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师素质,学生学习素质、教学效果),课堂实施的教学建议。梁老师总是用一种更高的我想不到的角度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要看课本第一页编着所说的话。

      通过听这节课,加上一晚上的研讨,我学到了很多。

一、教师需要用心和细心,在设置课件时或者上课的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是有用的。每张课件都是有关联的。STAR的设置很有创意。

二,值得学习的,课前调查导课,自燃地引入课题。

三,目标清晰,层次目标阶梯型的。评价标准是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评价具体:喜欢的原因,目标语音,连读。它与教学目标相照应。

四、喜欢与不喜欢给出原因,分析之后找原因,探究出原因,给学生支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自身有思考,有育人价值的影响。四、有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预测,tips等方法指导。

但是,整体来看,教师灌输学生偏多,学生有点被动的感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