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焦虑就是欲望和行动力之间的差距。——《教育的减法》P170
朱永新老师在谈到中国教育的突出问题——全社会对教育的焦虑时,谈到了越来越多的父母,看书、听讲座、找人咨询,在家庭教育上花费了很多心力,但困惑却越来越多了。
放眼望去,的确是这样!
我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困惑,有的甚至很无奈。因为孩子的成长,存在着无数可能。
有的孩子从小听话、懂事,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小学、初中、高中都上了理想的学校,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可是大学毕业以后,考研两三次失败,考公又不想考。接下来,其它的事都推迟了。父母开始着急,回头再看看当初成绩一般的孩子,该就业的就业,该结婚的结婚……反而又开始羡慕起来。
再加上这些年,就业压力也很大。考公考编,虽然听着也有机会,但最终顺利上岸的少之又少。
这样的现实面前,不焦虑才怪呢。
然而,焦虑就要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就要让孩子从小卷到大吗?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接纳自己孩子的不完美,需要正确认识和挖掘孩子的优势。降低期待,不要时时把眼光看得太远,更胜者不要把期待当成现实。
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当下,做好该做的和孩子能做到的,提升行动力才是硬道理!
我们来听听朱永新老师的建议吧:
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期望值。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人具有的潜能。学会接受和悦纳自己的孩子将及期望值建立合理的期望值,接受孩子的“平庸”。另一方面,是要提升家庭教育的行动力。通过持续的学习,让自己成长为理性的父母。——《教育的减法》p171,172
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