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气温
科学观念
通过实地测量一天的气温,掌握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了解一天中气温是在变化的。
科学思维
记录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据此绘制柱状图,通过数据整理和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逐渐形成推理论证意识。
探究实践
选择适宜的环境,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绘制柱状图,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态度责任
在测量一天的气温这个活动中,能保持对气象研究的兴趣,感受工具的使用对测量精准性的影响。
重点: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的气温,绘制柱状图,分析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
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的气温。
在试教了之后,还是觉得使用我给他们的数据会更加清楚准确地看到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测量降水量
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的工具,认识雨量器,了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科学思维
用数据整理、分析和归纳方法,概括一段时间的雨量变化的规律
探究实践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用简单的图表整理、分析天气信息。
态度责任
能在观察与测量中激发对天气现象的研究兴趣,培养持续研究天气的科学态度。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使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模拟降雨的喷洒方式,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平行。
今天在3.2班第一次上了这个课,觉得自己上的一塌糊涂,感觉最近上课的逻辑都比较混乱。
1.两个筒选择的时候,学生不知道要选择哪一个,因为我最开始并没有给学生讲清楚降雨量的定义。或者我也没有让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降雨量。
2.学生在区分30秒和24小时的降雨量的时候,区分的不是很清楚。对于降雨量的那一个图,也不是很清晰应该怎么去阅读,所以整节课的时间和板块我都应该调整。
3.在提醒学生模拟降雨的时候,可以不用图快,重要的是掌握读数。
3.3班第二次上课,我觉得顺多了:
给大家讲述了雨量器的工作原理,然后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雨量器。
而且给出了冰雹的天气符号,在板书上有所呈现。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到了让学生去思考如何才能真实地模拟一场降水量,同时思考,如何测量降雪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