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山东
  • 历史叙事的“动机密码”

    历史的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更直接的刻意编排叙事,让“历史”被蒙上多层的厚厚的迷雾。站在一个唯愿遵从事实的后来者角度,对历史的深度扒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苦差事。书写历史的...

  • 读历史的意义

    如果我们将史书视为“绝对真实”的记录,那么失望几乎是必然的,因为读史就像是在与带有各种目的的记录者“神交”。 但或许,读史的意义恰恰就诞生于我们对“真实”的这种绝望之中。当我...

  • 在荒诞中锚定存在的意义

    生命与生活,从不是同一回事。若说生命是承载一切的主体,那生活便是它得以舒展的舞台——生命有终结之期,如演出终会落幕,但生活的舞台却能在时空里继续延展。二者一个归属于时间维度,...

  • 神助

    人终究能走到这样一种境地:身前身后再无他人的影子与声音,没有支持,也没有回响。这份境遇无需赞美,不必同情,更谈不上抱怨,唯有用一份风轻云淡,接住这既定的事实。 深觉人的困境皆...

  • 最后的希望

    有些人看一下就行了 如果还可以暗生些许欢喜 那便是额外的馈赠 有些话听一听就可以了 如果还可以微微感动一点点 那便是意外收获 有些情书朗诵一遍即可 如果有所触动与颤抖 那是神...

  • 大脑的工作流程

    大脑的记忆并非硬动硬盘。 复制粘贴并不能适用于大脑。大脑的思维扩散也同样无法在硬盘中实现。硬盘存储是物理的、静态的、精确的;而大脑记忆是化学的、动态的、可塑的。 硬盘的逻辑是...

  • 私人图书馆

    偶然重读旧日摘抄,几处可疑之处骤然浮现,像未归位的书籍,提醒着我与“记忆”这场漫长的相处。 首先,最令人诧异的,是面对自己熟悉笔迹的全然陌生,那些精心摘抄的字句,如今看如初见...

  • 推石者手记

    我总隐约攥着一股极端的愤怒,思维与言论像脱缰的野马,不管不顾地撞向边界。曾以为无视一切、被人当作空气是所求结果,可真站在这片“无人区”,却被更汹涌的煎熬裹挟——原来想象中的自...

  • 秩序设想

    一、“贫穷与恨”:结构性困境的双重维度 贫穷所滋生的“恨”,本质是生存尊严被剥夺后的情绪反弹,而非人性本恶的宣泄。这种恨意的“微弱”与“无声”,恰是其悲剧性的关键——当个体的...

  • 新秩序

    这个世界最大最普遍的“恨”,其实都是与“穷”直接挂钩。贫穷是一切恨意滋生的起点,至于终点在哪里,我想大概率并不会有所谓终点, 因为一直以来贫穷都存在,所以愤恨的情绪也一直夹杂...

  • 爱的抽离

    抛开生育,成年人两性关系的纠缠拉扯,好像再也难以与感情扯上哪怕一点的关系。性是一种生理需求,情则多数时候属于年少生涯自身安全感的异化幻想需求。所谓性情中人,只是心智尚未成熟的...

  • 真实的希望

    一个人的单独享乐,需要奴役多少人,并为此做出艰难的付出?这显然并没有一个很具体的统计方式进行量化界定。《红楼梦》中一个荣国府就有上千人整日走动,为的是维持一个封建家族的运转。...

  • 天才与苦难的关系

    理论上讲 ,曹雪芹,莫说此前如此豪门大户,仅凭其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状况是难以想象的。一个站在时代最前端的文化巨人,生活却如此落魄是刻意为之还是迫于形势所迫? 我想这并...

  • 深渊

    好运气并不遵循“否极泰来”的逻辑 “意外”也许总是它的展示形式 如果没有死亡的话 有一种沉沦好像并没有底线的 很多道理在此时看来是毫无道理的 “时来运转”并不是在所有生命体验...

  • 人生乐谱

    好像再怎么强劲的音乐难以榨出灵魂甘油 再怎么残暴的岁月蹂躏也难以让原本脆弱的肉身屈服 灵魂与肉体既是彼此的容器 又是彼此的牢笼 灵魂是看不见的火焰 肉体是燃尽的烛台 激情再灼...

  • 暮色里的骑行

    暮色在窗棂外沉淀成浓墨,不肯轻易褪去。我合上书页,目光掠过寂静的窗外:初秋的枯叶静悬枝头,连一丝微风的痕迹都没有,唯有沁骨的阴冷,将秋意悄悄漫进书房的每一个角落。整整...

  • 结果之前

    没有足够庞大的框架结构的精致顶多算是一碗美味的汤 丰盛的精神晚宴从来都是烫菜酒饮主食搭配的完美汇聚 一个精美瓷碗的上限也只是造型优美与彩釉色彩的协调 一座绝美城堡却总暗含着无...

  • 走过之后

    本以为已经厌倦世事纷扰 索性把自己关在“无门窗的小屋”之内 看不见人影听不见人声音更不会有人不期造访 内心祈盼的那份安静总该如期到来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 当以为切断外界干扰就能...

个人介绍
我已经不再是在想什么,而是在想我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