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史大事年表(中外对照) 古代数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5世纪) (一)约前3000年 中国:西安半坡陶器出现数字刻符(十进制萌芽) 埃及:象形数字系统形成 (二)前...

一、数学史大事年表(中外对照) 古代数学(公元前3000年-公元5世纪) (一)约前3000年 中国:西安半坡陶器出现数字刻符(十进制萌芽) 埃及:象形数字系统形成 (二)前...
一、角色扮演辩论会 (一)"牛顿VS莱布尼茨:微积分发明权归属" 关于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权之争,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1.发明背景与核心差异 (1) 牛顿的贡...
一、从算筹到计算器的计算革命时间轴 从算筹到计算器的计算革命时间轴 (一)算筹(约公元前1000年) 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算筹进行计算,通过竹、木或金属小棍表示数字并进行基本运算...
一、李善兰《代微积拾级》翻译中的术语创造 李善兰在翻译《代微积拾级》时展现了对中西学术融合的深刻理解,其术语创造既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又兼顾数学概念的精确性。以下从术语创...
一、解析几何的诞生 (一)笛卡尔坐标系与咖啡馆手稿的故事 1.《几何学》的诞生。 1637年,笛卡尔匿名发表《方法论》附录《几何学》,首次提出“坐标系”思想,将代数与几何统...
东方古代数学文明——跨越千年的智慧之光 东方古代数学文明以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创新,构建了与西方古典数学并行的知识体系。其核心成就不仅在于具体算法的突破,更在于独特的数学哲学...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以历史为镜,照见数学本质。数学史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记录,更是连接数学知识、人类文明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其在教育中的价值可从以下五大维度展开,...
(一)课程目标: 1.揭示数学本质,构建学科认知框架。追溯数学发展逻辑,通过数学史中的关键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从“直觉猜想”到“形式化体系”的演进规律。 2.破除“数学...
推开一扇门,看见一片星空————家访记录 家访是一场教育的双向奔赴。 年味尚未散尽的正月十四,当我以老师的身份叩开一扇扇家门时,不仅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场域,更在万家灯火...
推开一扇门,看见一片星空————家访记录 家访是一场教育的双向奔赴。 年味尚未散尽的正月十四,当我以老师的身份叩开一扇扇家门时,不仅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场域,更在万家灯火...
岁月仓惶霜发染,人生近百数昏晨。 少时热血付国防,老年独坐梦彷徨。 壮志辉煌随风散,心在远方步蹒跚! 独留回忆伴残年,静看夕阳照山川!
欲觅松楸何处存,荒冢四面雪纷纷。 深丛偶见疑封土,碑字难稽况属君。 一酹倾时天已暮,片云过眼世如焚。 野禽似识重来客,啼上枯梢断续闻。
久雨 昏昏风雨暗东湖,恰似梅黄四月初。 高树送声惊客枕,小池分溜入清渠。 飞蚊屏迹知何在,团扇生尘已暗疏。 须信西游有奇事,今年三伏夜观书。 ...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改: 雨夜忆故人 欲持酒一瓢,对饮...
秋霄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改:秋霄月下 明月秋空悬, 彩露...
成功之处 1. 引入自然: 通过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如春天外出活动的山坡问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减少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2. 学生参与...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1. 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平面向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 它是推导两角...
课前三分钟课代表检查并带领大家复习预备知识! 1、师:上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 师:现在插播一条新闻!大家注意听新闻中蕴含的信息! 师:这则新闻讲了...
本学年,根据学校安排,上半年我负责高三3班、4班的数学教学及4班的班主任工作,下半年负责高一1班、4班的数学教学及1班的副班主任工作。下面我主要学习、工作表现、工作成绩...
一、社团概况 本学期,趣味数学社团致力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班级业,他们对数学充满热情,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