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发简信
IP属地:宁夏
  • 焦老师讲论语6.19

    6.19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人”就是中等资质之人。人的资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等:最高的称为上智之人。生来聪明睿智,一点就透,通达无碍。比...

  • 焦老师讲论语6.18

    6•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读去声,喜好的意思,“乐”朱子标注读“luò”,因为今古音意义相同,我们读“lè”就可以。这章是针对学习、一切...

  • 焦老师讲论语6.17

    6•1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直”是正直, “罔”是罔曲,不正直,孔子说,人生来就应当行正直之道,不正直的做人,是侥幸免除灾祸而已。这个价值观和我们现在常人...

  • 焦老师讲论语6.15

    6.15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这章是孔子感叹之辞,“谁能出不由户”,哪个人不知道从房间出来得从门户而出呢?(户是单扇,门是双扇)但是人往往立身处世,却不知道...

  • 焦老师讲论语6.16

    6.1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就是本质,“文”就是纹饰,“质胜文”人就显得过于朴实,没有文化修养,显得粗野一些,《礼记》当中说“敬而不...

  • 《赏牡丹》,全诗为:

    《赏牡丹》,全诗为: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

  • 焦老师讲论语6.9

    6.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哉回也”是孔子在赞叹颜回的贤德,是感叹之辞,“箪食瓢饮”现在已经成为成语,我们耳熟能...

  • 好句子

    婚礼上新娘讲话 父母之爱高于山,养育之恩深是海,扶我育我教我养我,丹心竭力终为子,无私奉献父母心,感恩于心,君我二人相知数载,君知才华使我倾慕,君知品德使我敬重,君知情义我深...

  • 焦老师讲论语6.14

    6•14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祝鮀,字子鱼,是卫国大夫,“佞”是说他口才很好,能言善辩,受到卫灵公的赏识、重用。宋朝是当时的美男子,宋国的公...

  • 焦老师讲论语6.12

    6•12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子游在前文我们曾做过介绍,他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45岁,是...

  • 焦老师讲论语6.13

    6•13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孟之反名册,是鲁国大夫,“不伐”是他谦虚低调,不居功自傲,从不夸耀自己的长处功劳,“奔而殿”...

  • 无下无疾讲道德经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蝎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嚎而不哑,和之至也。】 【翻译】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不怕毒虫伤害,也不怕猛兽...

  • 焦老师讲论语6.2

    6.2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无),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是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回到鲁国时候当时当政的国君,...

  • 焦老师讲论语6.8

    6.8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是孔门十哲之一,位列德行科高弟,他人品敦厚,踏实稳重...

  • 焦老师讲论语6.11

    6•1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章非常简练,言简意赅,但是意味深刻。“女”通汝,是“你”的意思,孔子对子夏说,你要成为君子儒,不要成为小人儒,这句话道出了...

  • 焦老师讲论语6.6

    6.6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

  • 焦老师讲论语6.7

    6.7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是孔门德行科高弟,十哲之一,小孔子15岁,自幼出身贫寒,从小品行端正,崇尚...

  • 焦老师讲论语6.3

    6.3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

  • 焦老师讲论语6.5

    6.5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这章是孔子在赞叹颜回,“三”在文言中多指多的意思,三月就是许多个月, 很长时间内,颜回都可以做到不违背仁德,而其...